探索创新开放路 ——全球首张“铁路提单国际信用证”
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下称“园区”)展示厅,每天都要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政商考察。展示厅的墙上有一整面亚非欧的大地图,能看到以重庆为中心发散开的铁路、公路、水路物流通道,衔接起了世界。
展示厅内,一张看似普通的铁路单据经常引发围观。作为铁路提单国际信用证融资结算的“凭证”,它正是重庆探索陆上贸易规则的重要成果。
首张单据
运单or提单
“不可思议,跨境铁路竟然实现了海运一样的信用证结算,你们是怎样做到的?”接待远道而来的嘉宾,园区口岸物流部员工总能碰到这样的问题。
运单,是货运单据,仅是一纸运输证明;提单,是一种物权凭证。在以往的国际贸易中,仅有成熟的海运是提单。根据国际贸易惯例,海运提单具有金融属性,可作为信用凭证融资押汇,货主用10%的资金即可预先提走货物。但这样的“海上贸易规则”有其局限性。比如,对一些内陆城市而言,因为不靠海、不沿边,海运并非其主要物流方式,在全球贸易中就不能使用。重庆位居内陆,就有着这样的困扰,想要深化开放,就必须得勇于创新,寻找破题之法。
实践与创新
园区工作人员指着这张铁路单据,骄傲地介绍起来:“这种提单是一种物权凭证,谁拿到它,谁就拥有对提单所列货物的处分权。我们瞄准陆上贸易规则空白,以整车进口为切入点,科学预测,大胆尝试,主动寻求和境内外金融机构、货代单位、出口商合作,开创性锁定铁路‘货代单’的议付结算功能,使其具备银行议付凭据效力。”
2017年12月22日,重庆终极汽车贸易公司从德国进口的一批汽车,搭乘中欧班列(渝新欧)抵达重庆铁路口岸。
铁路保税物流中心(B型)
当这批进口汽车完成清关,全球第一单用“铁路提单国际信用证”结算的国际贸易诞生了。重庆自贸试验区沙坪坝板块向构建陆上国际贸易规则稳稳地迈出了关键一步。
“铁路提单”的出现,大大减轻了企业的资金周转压力。“以前银行只认海运提单,导致我们通过中欧班列(重庆)开展平行进口车业务时,必须提前电汇全款,企业资金压力很大。”一位汽车公司的负责人说,“有了铁路提单,企业的资金压力减小了,还能享受铁路运输比海运节省20多天所带来的‘时间红利’。”
探索进行式
首单成功后,园区再接再厉。2018年3月23日,以铁路提单信用证作为国际结算方式的12台平行进口车抵达重庆铁路口岸,标志着铁路提单的探索,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批量化运用。
2018月7月16日,通过陆海新通道,2台平行进口车以铁路提单国际信用证结算形式抵渝,园区又进一步把信用证融资结算的探索运用到了多式联运以及陆海新通道上。
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重庆时强调,要继续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先行先试,开展首创性、差异化的改革探索。
而正是因为“铁路提单信用证融资结算”的首创性与差异化,2019年7月,这项改革试点经验入选国家第三批自由贸易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面向全国复制推广,为国家制度创新积累了实践经验。
园区还在持续探索,尽量扩大铁路提单的使用规模。截至目前,单是针对进口整车,园区已累计签发“铁路提单”80份,货值2.5亿元人民币。此外,覆盖的货品还逐渐向机电产品、木材、奶粉等拓展,越来越多的银行、运输企业也陆续加入到“铁路提单”的使用中。
这张全球首张“铁路提单国际信用证”,承载着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的殷殷嘱托,是重庆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头作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有力见证。青山列屏,碧水流川,钢铁巨龙,风驰电掣。开放的空间决定发展的空间,开放的程度决定发展的高度。重庆,作为陆海新通道和运营组织中心、“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将更好地以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在发展路上进入“快车道”、跑出“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