渺小却坚定地散发着光 ——国网重庆市北供电公司抗疫保电纪实
2020年伊始,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一时间,各行各业备受冲击,公司企业停工停产,家家户户居家隔离。街道上不再人潮涌动,零星的行人戴着口罩难掩神色匆匆,喧闹的城市、繁忙的生活顿时被按下了暂停键。
面对这黯淡的光景,我们能做些什么?
面对这黯淡的光景,我们必须做些什么!
疫情就是命令。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全民战役,国网重庆市北供电公司迅速行动,第一时间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响应,成立了以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应急指挥机构,系统编制疫情防控预案,建立健全联防联控机制,与辖区内定点医院、应急医疗物资生产企业以及疫情防控指挥中心建立“一人一点一册”三维联动精准服务模式,确保辖区电力供应安全稳定。
面对疫情,国网重庆市北供电公司一线工作人员坚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服从大局,勇往直前,用国网人的责任和担当全力以赴战疫保电,坚决当好国网系统的探灯前哨,做好防疫战疫的精锐尖兵,排除万难、艰苦奋斗,只为共克时艰、齐盼春来,让巴渝大地再现光彩。
严防严控严守 细检细查细心
“变电站是电网的心脏,在疫情肆虐的当下,绝对不能出任何问题!”
疫情防控事无巨细。我们严格执行防疫工作各项要求,每天进行体温检测,定时对工作场所、值班室以及生产用车等进行消毒处理,将感染源拒之门外。我们积极筹备口罩、酒精等防疫物资,广泛宣传防疫知识,为职工打造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有效稳定了“军心”。我们严格执行保电措施,加强对各运维站、变电站、营业厅等场所设备的巡视排查,看温度、查开关、听声音、闻气味,绝不放过任何一个安全隐患。
疫情期间,医务工作者舍小家为大家,逆行支援湖北。我们也是逆行者,在大家都居家隔离的时候,守护好变电站、保障抗疫供电就是我们坚守的使命。
一人一点一册 做精做小做实
2020年1月23日,正是除夕前一天,武汉封城了。那一天,我们又一次前往渝北区人民医院开展用电检查。
“这类检查以往是一月一次,疫情期间增加到了一天一次。”为保障抗击疫情一线单位的可靠用电,国网重庆市北供电公司对列入重庆市新冠疫情防控救治的18家发热门诊医院、4家应急医疗物资生产企业等重点保障单位采取特殊保电措施。
国网重庆市北供电公司工作人员前往渝北区人民医院进行用电检查工作(2020.1.23)
一人蹲守一个保电点,为每个保电点制定一本专属保电手册。我们做精做小做实,加大了对辖区医院、应急医疗物资生产企业巡查力度,精准响应客户用电需求,时刻关注用电情况,应急发电车随时待命,确保各类突发事故第一时间响应,及时有效地解决保电单位用电可靠的问题。
今天重复着昨天的任务,明天重复着今天的工作,时间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为了更多团圆的家,今年过年我回不去啦,必须坚守在一线。”这是每一个坚守抗疫保电一线的电力人给家里通过的电话,“保供电、安民心,这是我们电力人义不容辞的使命,在疫情面前,我们更要站在保电最前线。”
我们坚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就没有翻不过的山、跨不过的坎。我们坚信,只要坚持下去,阴霾很快会散去,神州大地终将迎来春暖花开的一天。
通宵达旦抢工 十六小时送电
2020年2月28日,这是值得铭记的一天。
27日下午,为加紧生产抗疫医疗物质,重庆莱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在“网上国网”提交了500千伏安用电容量申请。在收到申请后,我们组织精锐力量,第一时间着手对莱诺医疗外线工程进行电缆预埋管道施工。28日凌晨,突降暴雨,为了保证企业及时用上电,我们不惧风雨,克服困难继续工作。28日清晨6点,雨停歇,天破晓,我们送电成功。从受理申请到成功送电,国网重庆市北供电公司刷新了重庆业扩报装最快纪录,仅用了16个小时。
“我们虽然无法像医护人员那样冲到前线治病救人,但是我们作为国家电网的职工,能够让医疗企业用电得到充足保障,就是我们为疫情防控作出的最大贡献。”
国网重庆市北供电公司通宵16小时为口罩厂送电刷新重庆获得电力新纪录(2020.2.28)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们肩负着“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初心使命,承担着维护大电网稳定运行的社会责任,更应满腔热忱、脚踏实地守好每一班岗。
在这场抗疫保电中,还有很多很多的故事发生,这一个个故事组成了整个市北公司抗疫保电的“群像剧”。今天,我们把这部时代的“群像剧”整理成册放进档案里,跟那些红色的历史记忆放在一起。这条从档案里流淌出的长河,从1882年上海建成的中国最早的电力企业,到1921年见证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经过百年的洗礼,带着红色基因流淌到今天,流进我们的血脉里。
多年之后,或许疫情带来的伤痕会慢慢被规律的生活和漫长的时间抹去,或许疫情中的逆行者也不再像今天这般被人深刻铭记、时刻提起,但我们不会为此而感到失落,如果可以,我们宁愿做不被人们想起的平凡人,默默守护我们的家,守护我们的一方净土。
档案记载了这段可歌可泣的故事,历史会永远记得我们。在整个社会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我们只是众多逆行者中的一粟,虽然渺小,却能凝聚起来散发炽热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