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民公论》背后的故事
“红色綦江”因綦江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独特丰富而得名。今天要讲的就是存放于重庆市綦江区档案馆的这份红色珍档。
綦江扼川黔交通要冲,是川黔军阀常年混战的战场,当地百姓饱受贫穷、战乱之苦。20世纪初,一批抱着“改造綦江、改造社会、改造中国”理想的綦江青年深受马克思主义影响,渴望改变綦江现状,他们把新文化运动的革命思想带回綦江,并通过种种方式传播开来。
1919年下半年,由孟莲浦、张敬先、黄礼中、潘志寰、周绍溪等青年,发起成立了綦江青年砥砺会。这是一个进步的群众性青年组织,砥砺会以“团结青年,增进友谊,砥砺学行,促进地方文化教育,改造社会”为宗旨,是当时传播新思想、新文化的主力军。邹进贤、危直士、霍步青、黄堂佐等一批进步青年率先入会。这些青年很多都成为了中共党员,其中邹进贤成为党史上重庆地区最早成立的两个党支部之一——中共綦江支部的主要创建人。这个组织的建立和活动的开展,培养锻炼了一批青年,为后来綦江建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1924年,邹进贤、潘志寰、霍步青、霍琨镛、危直士、胡平治、周绍溪等人创办《綦评》报。《綦评》主要用于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揭露社会黑幕,评论綦江时局,力求改革社会现状。后《綦评》报更名为《綦民公论》报,由原16开油印版改为8开铅印版,邹进贤任总编辑,霍步青任编辑。
1925年6月1日,针对后来引发“綦江东溪米案”的饥荒事件,一名叫“直言”的记者发表了一篇题为《为东一区饥民说几句话》:“现在本县处于民食恐慌的时候,生活愈加困难……因饥毙命,不可胜数,吾人观此情形,五内俱裂!……所幸该区一般富有慈善心的先生们,始出来组织民食救急会,并向外募化乞赈,不料食间未久,该团总即乘机取利,后经查获,又无人对付,查该区民食救急会之成立,为该区饥民生命所紧,乃遭此丧心病狂的团总肥私计……记者为我綦居民生命计,秋收尚远,来日方长,若不将此野心勃勃之团总严密惩究,惟恐将来藉此渔利的团总增多哩!”以此抨击当局不顾民众生死,借慈善者捐赠的救急粮食,乘机取利,呼吁当局严惩团总。
《綦民公论》是綦江最早的宣传舆论阵地,是进步思想的摇篮,它唤醒了人民,锻炼培养了青年,见证了新思想、新文化在綦江的传播,促进了綦江地区革命运动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