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抬上刑场的“铁军”党代表
李硕勋,四川高县人,21岁加入中国共产党,24岁率部参加南昌起义,是中共早期参与领导军事斗争的先驱,为建立人民军队和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自古英雄出少年
李硕勋自幼少年壮志、且富有正义感,他14岁只身闯入军阀连部为私塾先生评理,15岁开始接受新式教育,16岁立志报考四川讲武堂,17岁成为四川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始人之一,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1925年,上海发生了轰动全国的五卅惨案,李硕勋参加了上海各界进步人士和广大工人群众的抗议活动,后成为上海学生联合会代表,这一年李硕勋22岁。
忠勇“铁军”党代表
1926年底,根据党的指示,年仅23岁的李硕勋到国民革命军第4军从事政治工作,后任第25师政治部主任。他教育广大官兵,为消灭北洋军阀的反动部队而战斗。他还亲临前线,鼓励将士英勇杀敌,为统一全国建立功勋。大革命失败后,李硕勋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并担任由叶挺独立团扩编的“铁军”第11军第25师党委书记、师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南昌起义部队南下途中的会昌战役、三河坝激战,李硕勋率领的“铁军”都作为攻坚主力,功不可没。1927年10月底,李硕勋告别“铁军”,奔赴上海在白区开展革命工作。
为理想英勇献身
李硕勋离开部队后,按照党中央指示留在了苏浙地区,历任江苏省委秘书长、浙江省委军委书记、沪西区委书记、江苏省委军委书记、中共广东省委军委书记。此后数年,他积极组织农民起义,通过改编农民武装力量先后组建红14军、红15军和红17军,为我党早期武装力量的壮大作出了巨大贡献。
1931年5月,李硕勋改任中共广东省委军委书记。7月9日,在赴海南岛指导工作时,由于叛徒出卖不幸被捕。在狱中,他铮铮铁骨,宁死不屈,经受住了一次次严刑拷打,誓不出卖组织和同志,充分表现出他对党的事业的忠诚。9月5日,腿骨被敌人打断,无法行走的李硕勋被放在箩筐中抬上刑场,从容就义,时年仅28岁。
消息传来,“铁军”官兵无不为失去可亲可敬的党代表而悲痛万分。李硕勋烈士忠贞不渝、视死如归的革命气节,成为“铁军”部队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一代又一代“铁军”官兵为夺取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英勇战斗。
解放后,朱德曾为李硕勋烈士题跋写道:“李硕勋同志临死不屈,从容就义,是人民的坚强战士,党的优秀党员。他对革命的功绩,永垂不朽!”,邓小平为他亲笔写下“李硕勋烈士永垂不朽”,郭沫若、周士第、吴玉章、聂荣臻等也先后为李硕勋烈士题词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