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借谷证” 大大军民情
在达州市档案馆珍藏着一张“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红军临时借谷证”,编号为013741,票面面额为“亁谷伍拾斤”。且加盖了主席“毛泽东印”、财政人民委员部部长“林伯渠印”的鲜红印章,十分珍贵。
“借谷证”上方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红军临时借谷证 亁谷伍拾斤”(文字分三排从右向左排列)的字样,左右各一个大的五角星。中间印有使用说明:“一、此借谷证,专发给红军流动部队,作为临时紧急行动中沿途取得粮食供给之用。二、红军持此借谷证者,得向政府仓库,红军仓库,粮食调剂局,粮食合作社,备荒仓及群众借取谷子。借到后,即凭此证盖印,交借谷人领去。三、凡借出谷子的人,持此借谷证,得向当地政府仓库或分支库领还谷子,或扣价还款,但证.注明在甲县借谷者,不得持向乙县领取。”证的下方还注有“此借谷证已在XX县XX区向XXX借得谷子由领谷机关在此处盖章为证”。
发行“借谷证”是应对国民党对中央苏区实行经济封锁,抑制通货膨胀,化解经济危机,解决红军粮食供给问题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借谷证”面值有1000斤、500斤、100斤、50斤。为支援革命战争与苏维埃建设,苏区人民给予苏维埃政府与红军极大的支持。红军“借谷证”的发行,同红军发行的货币、债券一样,在筹措资金发展经济,缓解财政困难,保障红军供给,打破国民党经济封锁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离开瑞金,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群众依依惜别,将当年苏维埃政府发行的债券、借谷证,自发地退还给红军和苏维埃政府。
“借谷证”本身虽不是货币,但却是当时商品交易的媒介,是中央苏区财政货币信用的历史见证。这一特殊历史时期使用的信用凭证,记录了当时中央苏区的货币政策。同时,“借谷证”的顺利发行使用,也充分体现了苏区人民对红军的支持和拥戴,小小“借谷证”展现出的是大大的军民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