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大水春风里
——中共重庆市委办公厅扶贫集团驻中益乡工作队扶贫纪实
山水环绕、江峡相拥造就了重庆的瑰丽壮美,也形成“峰高谷深难往来,万山不许一路通”的险峻地貌,自古,这里的贫困就与大山如影随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重庆脱贫攻坚工作,于2016年、2019年两次亲临重庆视察指导,深入石柱县中益乡华溪村,访农户、看扶贫、话产业,实地了解脱贫攻坚工作情况,他勉励乡亲们,“脱贫致富不能等靠要,幸福靠奋斗,努力向前跑。”总书记的话如春风化雨,中益乡的脱贫故事,就是这时代画卷中真实而靓丽的风景。在中益乡脱贫攻坚指挥部指挥长陈敏尔书记的亲力亲为、领战督战下,市委办公厅扶贫集团的12名扶贫干部背上行囊、告别家人、踏上征程,来到了武陵山深处的中益乡,与中益乡广大干部群众一起,奋战在脱贫攻坚最前线。
他们把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在巴渝大地上,按照“四个深度发力”要求,深入土家山寨,走进千家万户,知民情,解民忧,智志双扶,带动村民致富奔小康;他们舍小家、为大家,敢吃黄连苦,不怕辣椒辣,栉风沐雨,任劳任怨,乡村面貌焕然一新,精神风貌为之一振,用真情和汗水让广大群众深深感受到党和政府春雨般的惠民政策,切实享受到脱贫攻坚带来的红利,与老百姓结下了深厚的鱼水深情。
今天,当我们再看中益乡的人与景,不无慰藉。当贫困已成为过去时,环绕乡村的便是一张张笑脸,一股股积极乐观的情绪。这乐观情绪里,交织着苦尽甘来的满足、安居乐业的恬然、未来可期的乐观:2018年,谭弟槐在政府帮扶下从高山搬迁到山下集中居住点,住进二层“小洋楼”;刘子安种了三十年黄连,去年他将自家小院改成农家乐,准备在乡村旅游产业中找到一条“甜路子”;谭明兰守着华溪村主题邮局门口,这个邮局是由她家原来的牲畜圈改造而成,前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
中益乡的巨变之所以如此惊艳,正是印证了那句:脱贫攻坚是干出来的。四年多时间里,驻中益乡工作队共协调扶贫资金24800万元、扶贫捐款2000万元,帮助中益乡新修、改扩建公路167.5公里,建设易地扶贫搬迁点5处,改造房屋598栋,新建卫生院、幼儿园、康养院和7个便民服务中心,发展中药材、特色经济果林1.8万亩,养殖中蜂8000群,发展农家乐117家,建设扶贫车间和扶贫工坊5个,开办淘宝扶贫馆和京东扶贫馆,农户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户均增收6000多元。
赤子其人,寸心如丹。广大扶贫干部甘于奉献、不怕牺牲的壮举将彪炳史册。由我馆收集征集回来的这些档案,见证了三千万巴渝儿女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攻坚克难的坚强决心;这些档案,见证了市委办公厅扶贫集团驻中益乡工作队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尽锐出战的责任担当;这些档案,更见证了社会各界和衷共济、同心协力、合力拔穷根的磅礴力量,传递出巴渝大地聚力脱贫、共奔小康的时代铿锵。
昨天的奋斗书写今天的成绩,今天的奋斗成就明天的荣光。巴渝儿女将砥砺出发,不忘初心、接续奋斗、再立新功,推动各项事业实现更大发展,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