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幅题词背后的红色故事
重庆市潼南区档案馆收藏着三件珍贵档案,这三件珍贵档案都和一个熟悉的名字紧密相联,这个人就是原中共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杨闇公。
杨闇公(1898—1927),谱名杨尚述,新中国第四任国家主席杨尚昆的四哥,1898年3月生于四川潼南(今属重庆)双江镇。他从小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立志救国,于1913年入南京军官教导团学习,并加入国民党,从事反袁斗争。1917年,杨闇公东渡日本留学,1920年秋回国,在重庆从事马克思主义的启蒙宣传活动。1922年,在成都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1月12日,他与吴玉章等在成都成立中国青年共产党(始称C•Y团,不久改为Y•C团),同年秋出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组织部长。1925年3月,杨闇公加入中国共产党,与吴玉章、童庸生等四川地区共产主义先驱者一道,整顿和改组四川国民党组织,实现了四川省内的国共合作,随后又发动群众开展反帝反军阀斗争,掀起了四川大革命的高潮。1926年2月,中共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成立,杨闇公被选为书记; 1926年11月,中共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军事委员会成立,杨闇公任书记。12月上旬,杨闇公参与策动驻泸州、顺庆的川军举行起义,有力地支持、配合了北伐战争。1927年3月31日,在杨闇公等主持下,重庆各界群众在打枪坝集会,抗议英、美帝国主义军舰炮轰南京城的罪行,四川军阀刘湘派军警对集会群众进行镇压,酿成惨绝人寰的重庆“三•三一”惨案。惨案发生后,杨闇公受到敌人追捕。4月4日,他在前往武汉向中央汇报工作时,不幸被捕,被囚禁在佛图关蓝文彬的司令部,面对敌人的利诱和严刑,他坚贞不屈,大义凛然,高呼“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中国共产党万岁”,后被残暴的敌人割舌、断手、剜目,最后身中三弹,于4月6日壮烈牺牲于佛图关。他以生命和热血践行了自己的人生格言:“人生如马掌铁,磨灭方休。”
杨闇公同志虽然牺牲了,但他伟大的革命精神却是山城人民和家乡人民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2009年,杨闇公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杨闇公同志牺牲后,安葬于潼南县双江镇枣子塆。但由于墓地位于一个山坳内,加之地基不牢,虽经多次维修,仍因屡遭山洪冲刷,坟墓有垮塌的危险。为了便于群众扫墓、瞻仰,同时也为了便于烈士墓的管理,1986年,县政府决定在县城附近建立杨闇公烈士陵园。
1987年,根据中共重庆市委“三•三一”惨案六十周年纪念活动安排,时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的杨尚昆,在时任中共重庆市委书记廖伯康陪同下,于4月1日来到潼南,参加杨闇公烈士陵园落成典礼和塑像揭幕活动。参加这次活动,是杨尚昆同志离开家乡62年后第一次回到潼南,为鼓励家乡人民努力前行,他专门题写了“潼南奋进”。
1991年,中共潼南县委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纪念杨闇公同志牺牲65周年、诞辰95周年活动(简称“65-95活动”)。“65-95”活动从1991年8月开始酝酿,制定方案,9月29日县委正式决定。经重庆市委、四川省委批准,“65-95”活动在全县范围内普遍开展起来。1992年1月28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专门为此题写了“纪念杨闇公同志,弘扬先烈精神,坚定革命信念,立志振兴中华”,1992年3月1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同志题写了“杨闇公同志为革命英勇献身,浩气长存”。
每次纪念杨闇公同志的活动,都是一次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潼南奋进”包含了原国家主席杨尚昆同志对百万潼南儿女的殷殷嘱托,激励着我们扎根家乡、建设家乡。原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原国务院总理李鹏同志的题词,指出了纪念活动的根本宗旨,更是对杨闇公同志光辉一生的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