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百年四史百讲

您的位置:首页 >专题专栏>印记100>详细内容

浩气如虹铄古今——重庆酉阳档案馆赵世炎烈士档案故事

作者: 来源:酉阳县档案馆 发布时间:2021-06-15 10:34:44 浏览次数: 【字体:

武陵苍苍,峻秀而深邃。顺着大娄山余脉和神农架支脉的延伸,在酉阳牢牢地打了一个结,千年古镇龙潭就是这个节点上的耀眼明珠。远处的笔架山自然天成,颇具几分人文气息;近处的湄舒河穿城而过,经酉水,入洞庭,进长江,形成通江达海的水运优势。这不但造就了商贾云集的“货龙潭”的繁荣景象,同时也为文化融合、思想汇集、名流汇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客观条件,从而注定龙潭会成为一个人杰地灵、人才辈出的地方。

1901年4月13日,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杰出的工人运动领袖、卓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者赵世炎就诞生在重庆东南的这个古镇——龙潭。

6c4c3fa912cf483f85cda74bd2f58c92.jpg

赴法旅欧前的赵世炎同志照片

赵世炎毕生追求真理、追求进步,他早年投身五四运动,经受了革命斗争的考验和洗礼。1920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参加旅欧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1922年6月与周恩来等在巴黎发起成立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同年任中共旅欧支部法国组书记。1923年到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4年回国,先后任中共北方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兼北京地委书记,是《政治生活》周刊主编。后任中共江浙区委组织部长、军委主任兼上海总工会党团书记。

1bdb360829b14f4c84b4b7d050426dae.jpg

五四运动时期的赵世炎,这是他中学时和同学合影

1926年5月,赵世炎由广州转到上海,组织并领导了上海著名的三次工人武装起义,特别是第三次武装起义的胜利,更是创造了以150支枪、3颗炸弹的工人武装打败3000多军阀武装的神话,在中国工运史上写下辉煌篇章!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 5月,赵世炎当选中共第五届中央委员,6月代理中共江苏省委书记,在白色恐怖下的上海继续坚持斗争。

1927年7月2日,是一个风雨交加的日子。国民党警探根据叛徒供词,闯进上海北四川路志安坊190号赵世炎的住所,将他当场抓捕。由于叛徒韩步先指认,敌人认定他就是上海工人运动的领袖。身份暴露后,赵世炎在狱中受尽严刑拷打。但他不仅没有屈服,反而把监狱当讲坛,历数中国共产党的种种功绩,大骂国民党的卖国无耻。并在狱中鼓励同志们“不要害怕,越怕越没有希望。”“共产党就是战斗的党,没有战斗就没有了党。党存在一天就必须战斗一天”。

1927年7月19日早晨,在上海龙华枫林桥畔,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了这位年仅26岁的优秀党员。赵世炎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在高呼:“工农兵联合起来!”“打倒新军阀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万岁!”

赵世炎牺牲后,他的三哥赵世炯委托中学同学、时任同济大学教授的魏时珍打听赵世炎的情况。魏时珍告诉他说:有人为卢布而死,有人为主义而死,你兄弟是为主义而死的。

ba4775dabef94c94ae833d4db0841273.jpg

赵世炎烈士照片

1927年10月24日,中国共产党机关报《布尔塞维克》第1期发表悼词《悼赵世炎、陈延年及其他死于国民党刽子手的同志!》。悼词说:赵世炎同志和陈延年同志的牺牲,“是中国革命最大的损失之一”,使“中国无产阶级从此失去了两个勇敢而有力的领袖,中国共产党从此失去了两个忠实而努力的战士”。

龙华授首见丹心,浩气如虹铄古今。千树桃花凝赤血,工人万代仰施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吴玉章缅怀赵世炎烈士的诗篇,高度概括了赵世炎的革命气节和英雄气概。陈云、陈毅、邓颖超、聂荣臻、李维汉等都分别题词给予他很高的评价。

今天,在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档案馆第198号全宗18号案卷里,珍藏着一组十分珍贵的照片,它记录了作为“100位为新中国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的赵世炎烈士短暂而光辉的一生。赵世炎牺牲了,他年轻的生命,虽然只度过了短短的26个春秋,然而,从他生命中放射出来的光芒,却光耀史册,永照人间!

 


终审:超级管理员

相关内容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