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永远定格在19岁的青春
在西昌市档案馆,珍藏着丁佑君烈士的革命历史档案。翻开厚重的案卷,丁佑君烈士的影像映入眼帘,她坚韧的眼神注视着远方,仿佛在告诉我们,“流血不可怕,胜利属于共产党!”
《丁佑君烈士纪念册》(节选)(西昌市档案馆藏)
丁佑君,1931年9月27日出生在乐山市五通桥瓦窑沱的一个盐商家庭。1947年秋考入成都市女子中学。读书期间,受在新华社川南分社当记者的二哥影响,进步思想开始在她的心中生根发芽。1950年1月,她瞒着家人考入西康人民革命干部学校,毅然决然地走进革命阵营。
1950年8月,丁佑君被调往西昌县盐中区任青年干事,参加征粮借粮工作。当时的盐中区虽已解放,但土匪活动猖獗。她常常冒着生命危险,往返数十里,深入群众家中,宣讲革命道理,教唱革命歌曲,乡亲们亲切地称呼她“丁代表”“丁姐姐”。9月17日,她前往裕隆乡召集农民代表召开座谈会,商量征粮工作。9月18日,盐中区土匪发动反革命暴乱,她不幸被捕。面对土匪的威逼利诱、严刑拷打,丁佑君始终不为所动、坚贞不屈。恼羞成怒的土匪击穿她的左胸,并残忍地将她的身体在凸凹不平的泥地上拖行了半里多路,直至全身被粗砺的石子擦得血肉模糊、皮开肉绽,最后被丢弃在荒野之中而英勇牺牲。
丁佑君烈士光荣纪念证(西昌市档案馆藏)
1950年9月2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剿匪部队抵达西昌河西,全歼盐中区土匪。9月25日,中共西昌县委追认丁佑君为中共正式党员。1951年3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签署《革命牺牲工作人员家属光荣纪念证》,授予丁佑君一等功。1958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朱德题词:“丁佑君同志是党和人民的好女儿,是共青团员和青年的好榜样。中国青年应该学习她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党和人民的革命精神。”
19岁,花儿一样的年龄。丁佑君就这样为了崇高的革命理想和信念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虽然,她早已合上美丽的双眼,但她的初心使命故事却永远留在我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