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烈士邹进贤遗作及照片
邹进贤,中共党员,綦江区古南街道人,綦江党团组织主要创建人,綦江及重庆、四川的革命先驱,被杨尚昆同志称赞为革命启蒙老师。上世纪20年代初邹进贤受新思潮影响参加了綦江青年砥砺会,并会同青年砥砺会会员霍步青等创办《綦评》刊物,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綦江党的组织—中共綦江支部,这是四川最早的三个党组织之一。1925年1月,社会主义青年团綦江支部成立,邹进贤任支部书记。同年6月,改建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綦江特支,邹进贤任特支书记。1926年1月24,重庆最早的党支部之一——中共綦江支部成立,邹进贤任支部书记。1930年5月5日,时为中共四川省委秘书长的邹进贤在巴县被捕后壮烈牺牲,时年31岁。
上世纪二十年代,由于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军阀统治,造成政治黑暗、经济落后、战祸连绵、灾害频发、民不聊生等各种严重的社会问题,綦江作为重庆的大后方,问题更为严重、矛盾更加尖锐突出。邹进贤和他的朋友们对此深感切肤之痛。在其遗作中,邹进贤表达了掌握民团、改造民团、利用民团,改造社会的主题思想。因此,邹进贤把办好民团,掌握武装,作为安定社会,改造社会的重要途经。此后的大革命时期,綦江的民团便掌握在綦江县特支手里。但主张办民团也不能根本改变社会的阶级基础,随后,邹进贤放弃了民团改造之途,走上彻底的社会革命道路。
邹进贤遗作写于上世纪20年代,当时的邹进贤正在成都高等蚕业专门学校读书。其遗作包括:1923年12月写的“瞬间思潮”、“寒假读书笔记”,以及1924年写的“人贵自立”等等。邹进贤遗作反映了“五四”运动之后,大革命高潮来到之前,在相对沉寂的时段中,綦江的先进分子们以“中国在我们肩上”“中国的责任在我们青年人身上”的责任感,积极学习、思考、探索,努力寻求一个能解决他们面临的最迫切、也是最根本的社会问题的思想武器,以及实现这一使命中各人应处的位置和应负的责任。邹进贤遗作反映了邹进贤努力寻求一个能解决他们所面临最根本社会问题的思想武器的心路历程,以及对提升自我修养的要求。他在遗作中也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瞬间思潮”由邹进贤的多封信件抄录成册,反映他的革命思想;“寒假读书笔记”记录了他阅读各种书籍的心得体会;“人贵自立”记录平日工作、生活等所思所想所悟。这些书信、学习心得与杂记、日记的内容互补,浑然一体,是研究邹进贤早年思想发展的重要史料,同时也反映了一群时代新青年受马克思主义影响,逐渐成长的过程。也是研究四川早期共产主义运动史的珍贵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