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诚意日记
合江县档案馆保存的《王诚意日记》共4册、近5万字,是王诚意1924年4月至1925年9月在川南师范学校读书期间写的部分日记。《日记》记录了他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对中国革命的思考,追随初心信仰的历程。
《王诚意日记》(节选)(合江县档案馆藏)
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青年学生应为改造社会而学习,不要虚度时光。不然,“对之乃父乃母能无愧乎!对之列宁、中山前辈能无愧乎!……救中国要靠我们,担子在我们肩上担着,莫容旁观,要靠我们一手一足去做,抱坚韧不屈的宗旨去做。”《日记》里,记录了一个青年学子的成长轨迹,蕴含了一个共产党人的救国救民初心,彰显了一个共产党人践行初心的意志和决心。
王诚意,1904年出生于合江县佛荫乡(现佛荫镇),1923年考入川南师范学校读书,在川南师范学校任教的萧楚女等共产党人的引导下,接受了马克思主义,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革命的先锋战士。
《王诚意日记》(节选)(合江县档案馆藏)
1924年川南师范学校出现了安那其(即无政府主义)学说派与马克思学说派的笔战,王诚意在1924年5月的日记中写道:“马克思是主张劳工专政,打倒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者。安那其是主张无国家,建自由村的新社会......”王诚意鲜明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认为“安那其学派谓人为性善,法制乃一二人之主持以酷民者,无国家,无刑律,则人民亦将循规蹈举(矩),我亦以为不然......马克思主张劳工专政,是各尽所能,各取所值,无扰乱之举动,仍设法律以规人,比较安那其学说,是较好一筹。”
王诚意从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那一天起,就把“改造社会”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积极参加川南师范学校的教育改革和新文化运动,参与反帝反封建活动,与萧楚女等师生到恽代英当时开办的通俗讲习所宣传革命主张,积极利用杨森、卢作孚创办的图书馆发行《新青年》《学灯》《觉悟》等进步书刊,唤醒民众起来革命。
为实现自己的初心,1926年从川南师范学校毕业后,王诚意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学习,一方面学习军事,增强革命斗争本领,一方面在周恩来、恽代英等共产党人的影响下,更加坚定了马克思主义信念,增强了投身革命的信心。
1927年12月,王诚意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州起义。1928年1月,随广州起义一部编成的工农革命军第4师进入海陆丰根据地。在这里,他担任海陆丰苏维埃政府赤卫大队长,肩负武装保卫苏维埃政府的任务。3月,在攻打惠来县柏林墟战斗中,他亲率12人组成的突击班,冲锋在前,不幸中弹,身负重伤。为保证战斗胜利,他拒绝战友的救护,坚持继续战斗。战斗结束后,经多方抢救无效,为革命献出了年仅24岁的生命,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和忠诚。1987年12月,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王诚意为革命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