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百年四史百讲

您的位置:首页 >专题专栏>印记100>详细内容

三封家书显初心

作者: 来源:綦江区档案馆 发布时间:2021-05-25 16:20:09 浏览次数: 【字体:

王良,原名王化陔,字傅良,号兴春,生于四川省綦江县(现重庆市綦江区)一个书香世家。王良自幼在父亲和外公的影响和教育下,勤奋好学,成绩优异,6岁进入綦江县立高等小学,12岁考入重庆华英学校,18岁就读上海持志大学,1926年考入黄埔军校。1927年7月底参加南昌起义未果,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9月参加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随即跟随起义部队进军罗霄山脉中段,参与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参加中央苏区一、二、三次反“围剿”和东征福建作战。1932年6月13日,王良在率红四军回师赣南时光荣牺牲。当时,毛泽东称赞,王良“是一个好干部”。2019年4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重庆时称赞,王良“英勇善战、屡建功绩”。王良家书主要是王良在黄埔军校时所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其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心路历程。

0dcd3ace3a7c4c75be319450fd98e78e.jpg      9018f33473284376b0b771aa12e44c33.jpg

我们能看到王良的最早家书,是他在1927年上半年写给父母的3封信。他在1927年正月12日的家信中写道:国家主义派是“籍内除国贼,外抗强权之美名,以欺骗现在一般封建思想深刻之男女青年,其目的在求扩张该党之范围”“以救国为名,谋钱为实”。他还针对国家主义派攻击革命军是赤化军队、俄国是赤色帝国主义等反动宣传,在信中鲜明指出,“凡属革命之士,莫不知俄国为扶助弱小民族之国,革命军为救国救民之师”。对汉口英军无辜枪杀汉口政治部宣传队员,他表示极大愤慨:国民政府外交部严正抗议,并正式收回汉口英租界之举,是“我国80余年来在各帝国主义铁蹄下新奇闻,亦即国民政府暨工农阶级努力奋斗之结果”。他对当时国共合作时期“一日千里”的国民革命发展形势充满信心,断定反动军阀、土豪劣绅等压迫阶级,“从此日渐失其势力而不敢再逞其意志”。21日他又在家书中写道:“我国之军阀渐次压抑,奉、鲁系势力离间,当有日落千丈之势。奉、鲁军所在各地宣传革命军为‘赤化军’,‘共产公妻’。但革命军所经之地,并无共产公妻之动作,而且尽力体护民众,为民众之革命军”。而“奉鲁军阀却施一般民众以横征暴敛之手段,奸、抢、烧、杀之行为,实为恶毒于民众”之反动派。这两封家书,王良走革命道路的思想已跃然纸上。在同年5月16日的家信中,王良革命思想更加明显:“男自出川以迄今日,书剑不成,实感自愧。在此两载寒暑之经历,可谓糊涂一时,明白一时,但不有糊涂而明白,无以由生;既已明白,事事均可公布”。又说:“近来男感觉致力求学在外,自然以党国为抱负。其次,不过是希望生活解放耳。”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王良的世界观人生观已发生巨大转变,由“糊涂”转化为“明白”,立志为国为民,从而更加坚定走革命的道路。


终审:超级管理员

相关内容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