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命传承
档案——记载历史,传承文明,服务社会。透过档案尘封的记忆,我们感受到的是历史的力量。今天的红色珍档故事,就请大家一起来听一听重庆电力公司红色档案中的故事——《使命传承》。
红岩精神 光耀千秋
重庆的红色沃土,孕育了光耀千秋的红岩精神。
1926年,大溪沟罗家院,诞生了重庆的第一个中国共产党组织——重庆党支部。星星之火燎原了重庆电力,红色的种子在重庆电力播种、生根。在红色精神的引领下,电力英烈们前赴后继、奋勇向前,用一腔为国为民的热血在艰难岁月里踏出了一条血路。
1937年,电力公司工程师余克稷等人筹备组建了重庆第一个抗战业余话剧团——怒吼剧社。剧社以电力工人为主体,30多名电力青年职工加入,成为当时重庆“六大进步剧团”中唯一的业余剧团和本土剧团。怒吼剧社在中国共产党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开展抗日救亡宣传,他们的代表作《保卫卢沟桥》、《女英锄奸》、《死里求生》、《林中口哨》等剧目,在群众中广为流传,为抗战戏剧贡献了巨大力量。
1945年,重庆电力供应呈现出紧张态势,总发电能力与实际需求之间存在巨大缺口,然而当时的国民党军、警、宪、特机关却窃电猖獗。电力工人胡世合为挽回利益,在对国民党特务非法窃电行为进行查处时,被施以暴行并枪杀。在周恩来同志的指示和王若飞同志的领导下,重庆展开了一场以电力工人为代表的反特抗暴民主运动。运动最终取得胜利,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顽固派实行特务统治的嚣张气焰,鼓舞和振奋了大后方工人阶级和各界人民向国民党顽固派统治进行斗争的勇气与信心,为工人运动、人民民主运动的不断高涨积累了经验,开拓了新的道路。
1948年,徐建业同志在电力党员的宿舍被捕,导致重庆电力地下党支部遭受严重破坏,党员骨干相继被捕,其中有4位党员和1位进步青年在“11.27”大屠杀中罹难,牺牲时平均年龄不到30岁。支部的严重损伤让活动不得不暂时停止,但革命精神和火种并未熄灭。电力厂员工何敬平等同志在狱中成立了“铁窗诗社”,用战斗的诗篇相互鼓舞。何敬平烈士的著名诗篇《把牢底坐穿》,渗透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主义气慨,震撼、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
在点亮重庆光明的长河中,尤为浓墨重彩的一笔是重庆解放前夕的护厂斗争。1949年,国民党逃离重庆时,制定了“应变计划”,计划设置10个爆破区,使用炸药200至300吨对重庆实施有组织的爆破。而电力厂由于关系国计民生,更是被设置为重点爆破对象。面对疯狂的破坏,电力工人们在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的领导下,成立武装护厂队与敌人展开了生死较量。20多名电力工人自愿护厂,以牺牲自己的宝贵生命为代价,最终完好保存了城区三个主要电厂的核心发电机组。电力英烈们将保一方民生的“能量血脉”交到了新中国的手上,也用他们的热血和生命,践行了电力工人的职责和使命。
精神传承 旗帜引领
历史的精神传承,党的旗帜引领,是激发重庆电力人奋勇前进的强大力量。他们熔铸了电力先烈的红岩精神,继承了“人民电业为人民”的职责使命,始终战斗在人民需要的第一线。
我们从照片中看到的是重庆电力红岩共产党员服务队的身影。“红岩”,顾名思义,源自于重庆的“红色三岩”,代表着“爱国、奋斗、团结、奉献”的红岩精神。今天,重庆的电力工人,将红岩精神的基因融入时代需求,弦歌不辍,薪火相传,为了“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使命奔波不息。
档案——承载着历史,照耀着未来。今天我们的红色珍档故事,倾听的是过往,思考的是当下,探索的是未来。透过档案,让我们从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在心底厚积,为未来薄发!让我们一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