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埠行业信息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详细内容

30年收藏5万份老报刊无偿捐赠档案馆

作者:宁宇龙 来源:中国档案报 发布时间:2009-04-30 09:03:00 浏览次数: 【字体:

30年收藏5万份老报刊无偿捐赠
李润波坦言“这是我一生做出的最重要的决定”

  本报讯 (记者 宁宇龙) “这些藏品原本就是国家的宝贵文化遗产,是社会的宝贵财富,应该交还给国家”,4月22日,中国老报刊收藏第一人、著名收藏家李润波,将30年来呕心沥血收藏的5万份藏品悉数捐赠给北京市平谷区政府时动情地说。前来参加捐赠仪式的所有来宾无不为之感动,感谢与钦佩的掌声持续了许久。平谷区委书记秦刚赞叹地说:“我为他崇高的品格和淡定的心态深感钦佩,也为他是一位档案人而深感自豪。”
  李润波现为中国收藏家协会理事、书报刊收藏委员会主任、中国新闻史学会常务理事,1979年开始集报。30年来,他历尽艰辛也几乎倾其所有,足迹遍布国内外,才收集到了如此丰富的藏品??涵盖自清代康熙以来300多年历史的老报刊和珍贵文献资料4000多种、总计5万余件。其中包括康乾嘉道年间《邸报》、光绪年间《新闻报》、《神州报》、《北京女报》等珍稀之品,一些藏品可弥补国家馆藏空白。“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解放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报刊资料均可在藏品中觅到踪迹,基本构成了近代史的完整系列。
  2004年4月18日,李润波利用其收藏品和平谷区档案局共同创办了世纪阅报馆,是国内最大的老报刊收藏馆。开馆5年来,世纪阅报馆在社会的关注下,特别是在平谷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很好地发挥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先后接待了来自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的社会各界观众20余万人次;在社会举办专题展5次;参加收藏家协会和书报刊委员会的联合展6次;在北京、上海、厦门、石家庄等地巡展5次,馆外展览接待观众达到127万人次,社会影响非常突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05年5月29日,江泽民同志为报馆亲笔题写馆名??世纪阅报馆。2006年10月22日,世纪阅报馆被中国新闻史学会挂牌为中国新闻史学会教学研究基地。平谷区档案局馆长李惠铭介绍说,目前,平谷区的中小学校几乎都组织学生来馆参观,参观后还举办过观后感演讲比赛。社会反响强烈。
  李润波这样说:“世纪阅报馆成绩的取得,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而是我所在单位??平谷区档案局给予了方方面面的支持和配合,有平谷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的极大关怀。为了表示对社会的诚挚汇报,我做出个人生平以来最重要的决定,将世纪阅报馆名誉权和所有报刊藏品无偿捐献给平谷区人民政府。捐赠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这些藏品原本就是国家的宝贵文化遗产,是社会的财富,应该交还给国家;其次,收藏不是目的,目的是保护,而个人的保护条件是有限的,不如交给国家,既有利于加强藏品的保护又可以提高藏品的利用价值;第三,我要给收藏界、档案界争光,民间收藏发展到今天,得益于改革开放,得益于社会文化的进步及政治的开明和思想的解放,为了回报社会的无限关爱之情,我决心将自己的藏品捐献给政府。”
  正如北京市档案局馆长陈乐人评价的,“李润波的捐献行为,利在人民,益在国家,必将成为文化史上的佳话。这是义举,是善举,更是壮举。李润波爱护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社会意识与历史责任感,值得我们敬佩!慷慨捐赠、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值得我们铭记!我们要学习这种收藏家的精神和品质,矢志不移,孜孜以求,探寻档案工作的更高境界。我相信,通过这次捐赠活动,必将进一步唤起全社会的档案保护意识,吸引更多有识之士将历史资料捐赠给档案部门,使珍贵的档案资料能得到更为久远的保存和更为广泛的传播。”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