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记忆 凝固的瞬间??一批珍贵档案资料入藏沈阳市档案馆
图为沈阳市民王世烈捐赠的两张1949年10月1日在沈阳上空撒下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宣传单。
日前,沈阳市家庭建档示范户葛运培、葛运建、张通基等10户家庭向沈阳市档案馆捐赠了一批珍贵的家庭档案。这些档案资料的进馆丰富了馆藏内容。
日记本记录个人和社会变迁
柴米油盐、人情礼往、升学就业、休闲娱乐……周维烈老人拿出20本家庭账本,记录了他家从1961年至2004年的家庭生活收支情况。一串串数字虽然只是记录一个普通老百姓家庭琐碎的收支情况,但是,它是留下了一个时代的痕迹,是我们国家国富民强的体现,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缩影。沈元一老人捐出从1939年至1950年的日记本共11册。这些日记的主要内容是他的工作笔记、剪报、生活体会等。诗人胡世宗捐赠了由他的日记整理出版的8卷《胡世宗日记》,约400万字。记录了胡世宗先生从1960年至2005年45年间的生活岁月,分为中师时代、军旅生涯、文坛风景几个部分,记述了他大半生的经历和人生感悟,是他亲历的一个时代的剪影,也是他个人生命的长征史。
照片传单记录重大历史时刻
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老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到辽宁沈阳视察工作,张通基老人珍存的45张见证这一历史时刻的照片,都是尚未公开发表过的,他把这些照片捐赠出来,丰富了沈阳的城市历史记忆。沈阳电缆厂原党委书记单明恩也将自己珍藏的江泽民同志和外国领导人访问沈阳电缆厂的12张照片全部捐赠给了档案馆。40多年前的80张知青生活照片复制件由当年的知青代表李国运捐赠给了档案馆。这些照片真实地记录了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辽宁省实验中学首批到刘家大队插队的知识青年从整装出发,到艰苦环境中劳动、生活、学习,以及他们返城的情景,真实地再现了当年知青生活的难忘瞬间。王世烈老人捐赠的两张传单格外具有历史意义。1949年10月1日,沈阳市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沈阳上空撒下宣传单,年幼的王世烈在沈阳小南门附近拾到了6张宣传单,并一直保存至今。
“龙凤证书”见证传世爱情
葛运培、葛运建姐弟二人捐赠了父母的“龙凤证书”(婚书)一份。他们的父母葛庭燧、何怡贞是中国早期物理学领域的大家。龙凤证书装在一个圆柱形的纸盒内,纸盒上有时任上海总商会会长虞洽卿所题的象形文字“龙凤证书”字样。证书长45.8厘米、宽33厘米,绢质表底,绘制有精美的彩色龙凤戏珠图案,全部文字均用小楷毛笔字书写,证书上有结婚人、证婚人、介绍人、主婚人共7人的签名,并在各自的名下加盖了个人印章,时间是1941年7月7日。随同捐赠的还有1张父母的结婚照片和2张玻璃底片,拍摄时间在20世纪30、40年代,是当时中国婚俗及文化的见证。
此次捐赠的档案资料还有由初文玉创作、孙恩同题签、王澍乔钤印的,由50幅画面组成、长达25米的沈阳南运河人文景观系列画卷??《运河情结图》。还有崔玉化为祝贺初文玉老先生的《运河情结图》长卷告成而作的题画藏头诗《爱国丹青意》共54首,韩铁路将诗词写成书法,寇玉亭题签的长达25米的书法长卷《爱国丹青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