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个人档案
档案真的过时了吗?在校大学生,填写档案材料时,认为是在完成学校交代的任务;求职毕业生,准备的“敲门砖”中也没有档案的一席之地;一些企业职工,认为保险的作用远远大于档案……在海口市人才劳动力交流中心,有近6000份无人认领的档案过了义务保管期而失效。有关人士呼吁,档案不是鸡肋,它跟劳动者利益密切相关,没有档案,在办理正式工作调动、落户以及领取养老金等时,都将面临尴尬。
忽视 “以后未必用得着”
1月15日,在我市举行的海南省2010年第一届人才劳动力招聘会,吸引了不少岛内外学子求职。
郑州轻工业学院大四学生许宇能说,他的档案在学校,来应聘只带了简历和求职表。在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校读大三的陈同学说,他来应聘是想锻炼自己的交际能力,根本没想过档案之类的事。一些求职者反映,每次应聘都没有被要求提供档案,有的甚至不知道档案是什么东西。
海口富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现场负责招聘的刘先生说,求职者有简历、身份证、学历证等有效证件即可,不需要提供档案。海口尚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汪冬梅说,招销售和服务人员主要看能力,有无学历都不重要,招录会计则会严格些,希望通过档案了解一下“背景”。海南威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的高先生说,求职者被录用后才考虑档案的问题,不过,“只会瞄瞄不会拆开看”。
据了解,无论是民营、私营企业,还是大型国有改制企业,均对求职者的档案不太在意,大多用人单位也不考虑给务工者建立和延续档案。过去人们看重的档案,如今已不再是求职或上岗时的一道“坎”或必需的一个硬件。
“只知道档案对以后找工作有用,但具体有什么用、怎么用就不得而知了。”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的田同学如是说。
记者在海口的几所高校随机走访了解到,大部分学生对档案的用途、保管等一无所知,甚至有少部分学生认为填写入档案的材料都是帮学校填的,是学校交代的任务,自己以后未必用得着。
在海南师范大学读完本科,毕业已半年的李小姐,先后换了几家私营单位,现在在一家节能燃料产品公司做营销员。学校给她打了几次电话,让她去领档案,她没理会,“因为没有稳定的单位接收那玩意,要放家里还占地方。”
张女士原在一家国企上班,后来换了几家私企,现在在一家农贸市场办公室工作。她说,不知道自己的档案在哪,原来在国企工作时档案的作用还比较多,进了私企就没作用了,私企的敲门砖就是一份简历。至于将来退休、劳保福利方面是否需要档案,她还没想过,“反正单位交了保险就够了”。
冷落 6000份档案无人认领
连日阴雨,潮气较重,市人才劳动力交流中心档案库管理工作人员林明春愁上眉头,不时打开一个个长柜,将封口贴着红色条的档案袋拍拍打打,整理一番。他愁的不是这些档案会受潮,而是大多已过了保管有效期,主人仍不来办理托管手续,失去应有作用的“废档案”让人惋惜,“我们马上要从蓝天路搬到别的地方去了,这些档案还是不能扔掉,希望等到主人来处理。”林明春说。
据了解,此类失效的档案有近6000份,有学校转到当地人事劳动保障部门的,有省人力资源开发局转来的,还有极少数是由学校给毕业生并由毕业生本人携带而来留存的。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大中专院校毕业生毕业后免交两年档案管理费。在这期限内,如找到事业单位工作,应到人事部门办理正常接收手续,如没找到工作,按相关规定,也应持学校开具的派遣证到当地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办理人事档案代理托管手续,签订合同保留续存关系,否则档案将过期失效。这近6000份档案,都已超过了四五年,主人既没来办理接收手续,也没有办理托管保留关系手续。
昂贵 2万元买不回一个教训
除了大中专生及刚毕业的学生,企业职工对档案的重视程度同样很低。
李女士原在一家外贸公司上班,后来企业倒闭。今年元旦过后,企业留守人员告诉她不见她的档案,恐怕难以办理正常的退休手续。她才想起10年前取出档案托人办事,事情办了,当时没在意取回档案,现在时过境迁,很难找到当事人追寻档案。无助之下,她来到市就业局企业职工档案托管中心询问。
该中心副科长朱海春介绍说,经常有些粗心的职工丢失档案。日前有位女士调档案出去,刚出门打的就忘在车上了,想起来后,按车票找到司机,司机称没注意后座乘客的情况,也没见到她的档案。该女士回来问:愿意出2万元,能否补个档案?但是,档案却无法补了。一直以来,有些下岗职工,爱将档案拿回家中保管,或放在衣物柜、书本杂志中,在搬家或清理杂物时,很容易丢失。
档案到底有什么用
据市人事劳动保障局法规处主任卢胜利介绍,国家人保部和地方均有职工档案管理规定,个人档案记载着记录工龄、工资、工种等与劳动者享受各种待遇的相关材料,如果丢失就没法根据原始记载享受相应待遇。如繁重体力、有毒工种等特殊工种的工作年限认定不清,只能按正常时间退休;如大学生档案丢失,大学生的身份或将遭到质疑,即使有毕业证,一旦正规用人方要查档案核对时,也会有麻烦;除了办社保,在正式工作调动和办理落户等手续时,也都需要档案,“总之,档案跟劳动者利益密切相关,没有档案,切身利益就没法保证。”
既使在私企工作,也需要像有保险一样,有进企业的手续、工龄等证明,以便享受国家规定的年假天数,遇到相应事件还可依照有关规定作出合法赔偿。然而,在私营企业的从业人员,大多缺乏这方面的意识。
没有工龄证明,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领取养老金也将面临利益损失。市社会保险事业局有关负责人说,没有档案的从业人员,他们只能按照《海南省城镇从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条例》第25条规定办理领取养老金手续,即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且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年限满15年,或1997年12月31日以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2012年12月31日前退休、缴费年限满10年的,自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基本养老金的下一个月起,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直至死亡。
那么,不慎将档案丢失了怎么办?卢胜利解答说,自己丢的,若是固定工,可通过劳动部门查找介绍信等存档记载,或到单位查找最初工资表等记录,然后到人事劳动部门确认工龄。国有企业财务表包括破产企业的,按照国家规定会移交到档案馆管理,因此也可到地方档案馆查找所需记录。如是单位遗失,由此带来的损失,单位必须承担赔偿责任。劳动仲裁委可受理档案纠纷。
档案应该怎样保管
市人力资源开发局副局长、市人才劳动力交流中心主任黄斯雄说,大中专毕业生不注重档案原因较多,主要是两方面,一是人事制度改革过程中,使档案的重要性被淡化,学生毕业后若到正规单位,档案会马上派上用场,而到民企、私企或外资企业等非公单位,则不会直接用上,让当事人觉得档案没有作用。二是当前就业存在困难,各高校就业指导中心一门心思帮学生找工作,却忽略了档案方面的知识宣传,使很多毕业生对档案方面的情况不甚了解。
有关人士分析认为,档案管理涉及到管理费,我省目前是每份每年240元,对有稳定工作者不成问题,对大中专毕业生来说就显得有些困难。按有关政策,尚未就业的毕业生应免费享受公共服务,但是否包括档案管理,目前仍存在争议,而且毕业生是否就业也不好认定。除了费用因素,最主要的还是各方面宣传不到位,大中专毕业生对如何托管档案等方面不清楚,办理托管手续者寥寥无几。
黄斯雄说,虽然档案和户籍在社会上有逐渐淡化的趋向,但从人事角度来看,我国人事管理体制仍以档案为基础,并没有取消,相关规定和模式也没有更改。档案与办理职称等都有密切关系,现在一时用不到,将来总会用到,大中专毕业生无论是到私企还是国企,都应及时办理档案接收手续,到期后也应及时办理托管手续。
据了解,有些规模较大的民企,录用人才时先将档案调审,有的企业在学生离校时会同时带走学生的档案。黄斯雄说,按照档案管理规定,这些都是违规做法,最终可能会耽误事情,而让档案主人的利益受损。不是任何单位都可保管档案,非公企业可以查看人才档案,但不能留存管理档案,只有组织人事部门和国有单位才有此项权利。需要提醒的是,毕业生到非公单位工作,档案必须委托当地人才服务机构进行管理,未落实单位者,应在法定期限内办理由学校移交过来的档案保留关系托管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