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埠行业信息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详细内容

盘点2008之服务是永恒的主题

作者:杨太阳 来源:中国档案报 发布时间:2009-01-20 08:55:00 浏览次数: 【字体:
  2008年是我国发展历史中不平凡的一年,国家经历了一系列考验。各级档案部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创造性地开展档案服务工作,取得了显著效果。
  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成效显著。服务经济建设是服务大局的重要体现。2008年本报对各地档案部门服务经济建设的举措和效果进行了大量报道:重庆市档案局密切配合移民部门,三峡四期移民工程档案管理工作通过阶段性终验。4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转发了《国家档案局关于做好国务院机构改革中档案交接与管理工作意见》,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结合实际情况,认真做好机构变动部门和单位的档案交接与管理工作,确保国务院机构改革中的档案得到妥善处置。四川省发布了《重大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办法》,加强对重大建设项目的档案服务。林改档案是林改工作的历史见证,本报陆续刊出了江西、贵州等地档案部门积极主动为林改工作提供服务的报道。
  为应对大事要事难事发挥积极作用。在年初的雨雪冰冻灾害发生后,灾区档案部门积极开展档案服务工作,为救灾抢险一线提供了大量急需的档案信息。本报2月4日报道,为抢救在这次灾害中遭受严重破坏的贵州电网,贵州电网公司档案人员为抢修方案编制、抢险物资计划等提供了大量的工程档案,为抢险救灾一线提供了第一手资料。“3.14”拉萨暴力犯罪事件发生后,国家档案局利用有关档案馆保管的档案,制作了5个专题视频分批公布,中国档案资讯网对该视频进行了转载,以铁的事实证明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档案部门及时主动为有关领导提供抗震救灾、灾后重建方面的档案资料。5月16日,本报用大篇幅登载了《从唐山抗震档案看当前抗震救灾应注意些什么》,为抗震救灾工作提供借鉴参考。此后本报相继报道了灾区档案馆在抗震救灾、确保档案安全的同时,继续开展档案利用情况:四川省档案馆在余震中继续接待有紧急需求的利用者,及时为成都军区提供了震区的相关资料;都江堰市档案局在震后专门成立了一个工作小组,负责恢复提供利用工作,为全市灾民安置等提供原始依据;震后的第2周,重灾区青川县档案馆就开始接待查档服务,保证群众随到随查,及时为倒塌、受损的房屋鉴定提供原始依据。
  2008年8月和9月,举世瞩目的奥运会和残奥会在北京成功举行,北京、天津、上海、青岛等主办、协办城市档案部门积极参与了奥运档案的收集管理工作。设有奥运赛区的档案部门还发挥档案资料优势举办展览,让更多的人了解奥运的历史。7月,北京市档案局举办了《回顾中国体育发展历程,共圆奥运梦想》,上海市档案局举办了《从梦想到现实??上海与奥林匹克》档案展等。档案部门出色地履行了职责,实现了在历届奥运会中留存档案最完整、最系统的目标。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是2008年全国开展的一项重要活动。档案馆达标升级是文明城市创建的一个重要内容。参与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的各级档案馆为文明城市的创建提供了大量的档案服务,目前全国已有200个左右的档案馆通过测评晋升为国家一级和二级档案馆。
  服务民生亮点纷呈。2月,本报刊登了国家档案局印发的《关于加强民生档案工作的意见》,各地档案部门总结经验,深入开展民生档案工作,把档案服务工作覆盖到最广大的人民群众。2月,广西召开会议提出以服务民生为重点,发挥档案在服务民生中的作用;3月,上海不断提高服务大局的水平,整体推进民生档案工作;江苏提出继续增强档案工作服务民生能力,创造性地开展民生档案工作;6月,浙江发文要求建立民生档案资源管理利用体系,充分发挥民情档案在服务民生中的作用。黑龙江、沈阳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民生档案工作的文件,哈尔滨建立档案服务民生综合体系,将民生档案服务做深做实,成都为强化针对人民群众的服务,专门编印了《民生档案查询指南》。
  7月22-27日,第16届国际档案大会在吉隆坡召开,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率队参会,并在大会上以《服务民生??中国档案服务方面的新选择》为题发表演讲,阐述中国把服务民生作为服务社会的一个重点开展情况,向国外同行介绍中国开展民生档案工作的经验。
  本报的《民生档案》栏目今年陆续推出了档案工作服务民生的报道40余篇,有关企业职工、房产、婚姻、学籍、低保、军转干部、社保、师德、医德、审计、行贿干部、非法采矿档案等民生档案的利用实例在本报也进行了大量的报道。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