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埠行业信息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详细内容

常州市以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统领档案工作

作者:林珍大 来源:中国档案报 发布时间:2007-06-06 08:51:00 浏览次数: 【字体: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适应时代要求而做出的重要决策,是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指导原则和目标。档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伟大实践的真实记录,它具有文化存贮、资政决策、文化传播、社会调节和凭证作用。今年以来,江苏省常州市档案局积极围绕和谐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大局,明确提出争创特级档案馆,切实加强档案馆自身建设,真正把档案馆建成具备“四位一体”功能的档案安全保管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现行文件利用中心和档案信息服务中心,确保档案事业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同步。
  一、加快建设数字档案,促进信息资源公开
  近年来,常州市档案馆档案数字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以电子政务为依托,以档案网站为龙头,以现行电子文件为中心,以各基层单位档案管理现代化和办公自动化为基础的档案信息系统,初现了“数字档案”的轮廓。常州作为全国信息化试点城市之一,2004年又抓住机遇,把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本地区的信息化建设中,将电子文件中心建设纳入全市电子政务建设之中。经过半年的努力,终于使电子政务环境下的电子文件中心建设迈出了可喜的一步,2004年12月28日,作为全省首家基于电子政务环境下的电子文件中心通过验收并正式开通。电子文件中心的建立,实现了电子文件中心系统与电子政务大平台的无缝链接,使得市委、市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文件能够即时签发、即时收集、即时整理、即时发布利用,成为了全市电子文件的重要备份基地,成为了集中向社会开放政务信息的“窗口”,进一步拉近了档案部门与社会公众的距离。电子文件中心项目也获得了省档案局科技成果二等奖、国家档案局科技进步三等奖。目前,市档案馆新增电子目录100余万条。
  市档案馆将2007年确定为“数字档案推进年”,在着力开展馆藏重要的、珍贵的纸质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同时,稳妥开展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数字化试点,切实加强电子政务环境下和各机关办公自动化系统中,电子文件及时归档、安全保存,探索建立现行文件随时形成、随时接收、随时发布的运行机制,发挥档案部门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的应有作用,培育“网络服务”品牌。
  二、丰富馆藏资料,不断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
  市档案局积极贯彻国家档案局提出的“两个基地一个中心”的建设要求,将国家档案资源建设作为工作重点全方位地推进。2006年他们共接收档案达10万卷,在新移交进馆的档案中,除了文书档案外,还有会计、婚姻、地籍、仲裁、建房、诉讼、纪检、信访、统计、职称、审计、伤残鉴定、劳动仲裁、退休审批、职工调动等专业档案,极大地丰富了馆藏资源,改善了馆藏结构,开创了常州市接收档案数量和接收特殊载体档案数量最多的历史新高。市档案馆还接收了对外友好交往中各种礼品、纪念品、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手迹等珍贵档案201件。同时他们还征集到《蓉湖胡氏宗谱》等家谱档案80余卷,清朝康熙年间至民国时期常州籍名人扇面书画精品31件,当代常州籍书画名人的书画作品100余幅。通过努力,档案馆馆藏数量大幅度提高,2006年馆藏总量近40万卷。
  为整合档案资源,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市档案局在积极筹建常州市机关档案管理中心、破产关闭企业档案寄存中心和企业职工档案管理中心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和完善机关档案集中管理和退休职工档案集中管理新模式,使档案资源建设触角由历史向现实社会活动的鲜活内容延伸,向全市重大活动、重点建设项目、民间、名人、名优产品和城市名片档案延伸,将一批具有时代精神和历史价值的档案补充到国家档案资源之中。同时大力加强农村、民营、社区等档案工作,进一步发挥档案馆在诠释城市历史、展示城市文明、昭示城市未来、提高市民素质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积极主动参与先进文化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撑
  档案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记录,承载着大量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是维护历史真实面貌、服务现实发展需要的重要信息资源。档案部门主动参与先进文化建设,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整体素质,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为构建公平正义、诚信友爱的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撑。今年,常州市档案局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认真贯彻《关于江苏省档案系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的意见》,充分挖掘并发挥档案资源优势,举办各种类型的档案史料陈列展览,把一楼1000平方米展厅建设成为与历史博物馆和规划展示馆内容既不重复又相互补充的省级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宣传档案工作、宣传地方文化、宣传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窗口。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