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埠行业信息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详细内容

锐意进取谋发展 海西兰台展宏图 ??福建省档案馆建馆50周年巡礼

作者:叶建强 来源: 发布时间:2009-10-07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福建省档案馆成立于1959年10月1日,位于福州市铜盘路。该馆现有馆藏纸质档案资料57万卷(件),主要有四个部分:明清档案、民国档案、革命历史档案及新中国成立后的档案。该馆通过政府公开信息查阅服务、编辑出版书籍、举办展览等方式,积极为社会和群众提供服务,该馆研制开发的省数字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荣获国家档案局优秀科技成果一等奖。
    2009年10月1日,在举国上下欢庆共和国60华诞之际,福建省档案馆也迎来了50周年馆庆。50年的锐意进取、50年的风雨兼程,福建省档案馆开拓创新、奋发有为,忠诚履行“为国守档”的神圣使命,不断提升档案工作水平和服务能力,已经成为功能完善、馆藏丰富、管理规范、服务手段齐全、档案数字化成效显著的国家一级综合档案馆,为福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馆库建设跃上新台阶
    1959年10月1日,福建省档案馆成立并开始办公,馆址位于福州市乌山路40号,翌年7月1日正式开馆。上世纪60年代初期,由于福建实行紧急战备,福建省档案馆在建阳县鸿庇山区建设了后方库房,将档案资料转移到后库存放。为了解决档案利用不便的问题,70年代初期福建省档案馆在福州北郊新建一座三层库房,后库档案陆续搬迁福州。随着档案工作的发展要求,1988年福建省档案馆在福州市铜盘路落成,建筑总面积7010平方米,结束长达26年馆藏档案不断搬迁、档案库房与接待利用分散、工作人员分隔两地办公的状况。由于库房即将处于饱和状态、馆址环境不合适、功能设计明显落后、各项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视下,作为福建省“十一五”期间重点文化设施项目的省档案馆新馆于2008年11月开工建设。新馆选址在福州地区大学新校区中心共享区,计划2010年年底建成。
    馆藏资源日益丰富
    福建特殊的政治、经济和地理位置决定了福建省档案馆馆藏档案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建馆伊始,福建省档案馆就十分重视馆藏档案资源建设,档案接收与征集工作常抓不懈。现有馆藏纸质档案资料57万卷(件),寄存档案35.1万卷,各类资料4.8万册(件),照片档案2.6万张,缩微平片档案1.1万张、卷片993.2万画幅,声像档案、电子档案逾千盘(张)。主要有4个部分:明清档案,包括明清时期契据,清末福州、厦门邮政、海关来往函电及反映经济、社会、教育情况的档案141件;民国档案,包括92个全宗,177893卷107972件,主要反映民国时期党务社团、政务、军事、经济、文教卫生等各方面情况。革命历史档案,包括4个全宗,1483卷1359件,主要是1927-1949年中共福建(临时)省委、闽粤赣(苏区)省委、闽赣省委、闽粤边特委、闽西南特委、闽西南军政委员会、闽浙边临时省委、闽浙赣边区党委以及福建省苏维埃政府等组织在福建领导人民实行土地革命、发展武装、进行游击斗争所形成的文件、刊物、布告、传单、笔记、信件等;新中国成立后的档案,包括222个全宗,280168卷2714件,主要涉及新中国成立后福建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卫生、民政、司法、党群等方面的情况。
    此外还有现行文件和政府公开信息纸质文本1.8万件,电子文本1.6万余件。
    服务功能得到提升
    福建省档案馆紧紧围绕福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通过提供档案利用、已公开现行文件和政府公开信息查阅服务、编辑出版书籍、举办展览等方式,为社会和群众提供服务。
    一是开放档案扩大服务范围。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福建省档案馆分5批开放17万卷历史档案和69万件建国后档案,并通过现场查阅、网上查阅、电话查阅、信函查阅等多种方式,开展对外查阅服务工作。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档案馆接待利用者达12万人次,提供档案、资料55万卷次,为落实政策、办理社保、确认工龄、解决纠纷、领导决策和社会经济建设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维护了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二是建立查阅场所拓展服务功能。2005年11月,福建省档案馆成立省现行文件利用中心;2008年5月1日,福建省档案馆挂牌设立省政府信息查阅中心。通过建立健全送交机制,组织开发“福建省政府公开信息管理查询系统”,实现了档案馆对政府公开信息的在线接收、管理、发布、安全维护及提供多种检索手段,为社会公众查阅政府信息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平台。截至2009年7月,现行文件利用中心、政府信息查阅中心及网络平台接待查阅利用者达7万多人次,满足了老百姓获取政府信息的需求。三是开展档案编研开发档案资源。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档案馆通过多种方式,编辑出版各种档案史料书籍、内部参考资料计61种2194.4万字。此外,福建省档案馆还联合福建广电集团摄制多部大型电视系列片,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有效宣传了档案工作,提升了档案部门的社会影响力,为福建文化强省作出积极贡献。四是举办档案展览发挥教育基地作用。“十五”以来,福建省档案馆举办了《历史的记忆》《福建知青档案图片展》等形式多样的专题展览;与省委宣传部、省革命历史纪念馆等联合举办《福建改革开放30年成就摄影图片展》等10多个大型展览,参观人数达30余万人,得到了省委、省政府领导的肯定,充分体现了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和档案资政育人的功能。
    档案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
    新世纪以来,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档案信息的需求,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福建省档案馆加快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研制开发了省数字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荣获国家档案局优秀科技成果一等奖。目前福建省档案馆构建了省数字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两个基础性的管理平台和省档案馆网站、省档案馆局域网两个基础网络系统,建成了馆藏档案目录数据库、重要档案内容数据库和多媒体档案数据库等三个规范化、可共享的档案基础数据库以及纸质档案扫描、缩微档案转换、照片档案扫描、视音频档案转换四个档案数字化系统,完成了43万条案卷级目录、141万条文件级目录和500万页重要档案全文数据。同时,还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整合60个档案专题,在省政务信息网发布馆藏档案目录数据达83万条,形成了从提供单个档案馆藏信息资源拓展到全省性专题资源的共享服务。省档案馆网站点击率累计达47万多人次,有效提升了档案工作的服务水平,方便了群众利用。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