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埠行业信息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详细内容

关注民生 保障民生 改善民生??成都市充分发挥档案资源优势服务民生和灾后重建

作者:杨 琼 来源:中国档案报 发布时间:2008-09-17 08:42:00 浏览次数: 【字体:
  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改善民生、保障民生的要求,四川省成都市各级档案部门顺势而为,积极稳妥地推进民生档案工作的开展,使民生档案在服务民生工作、特别是服务灾后重建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为加强对民生档案工作的宏观部署,强化监督指导,2008年3月,成都市委、市政府办公厅转发了《成都市档案局关于加强民生档案工作的意见》。《意见》明确了民生档案的范围、管理责任和工作目标,要求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及各有关单位进一步提高认识,依法加强对民生档案工作的统筹规划和有效监管,加强对民生档案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
  从2004年起,成都市各级档案部门就如何将档案资源体系建设覆盖到民生的各个领域,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探索。他们重点加强了对基层政权组织、教育医疗以及涉及民生改革等重点领域档案工作的指导监督,先后出台了《关于建立城乡一体化社会救助体系“帮困档案”的通知》、《关于加强全市重点镇村档案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加强对乡镇、村、社区及学校、医院档案工作的指导,建立了完善的服务民众的基层组织和档案资源体系。
  成都市各级档案部门始终把关注民生、保障民生和改善民生作为档案利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创新服务,积极探索。目前,全市20个综合档案馆全部建立了政府公开信息服务中心,有效利用政府公开信息服务民众,为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矛盾发挥了重要作用。各级档案馆充分发挥民生档案的资源优势,为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问题提供详实的档案资料。2008年1月-7月,成都市档案馆及房产、城建、国土、工商等部门接待民生档案查阅者74182人次,调阅民生档案82871卷。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市档案局馆领导赵德喜、张学文、赵建强等多次到都江堰、彭州、崇州、大邑等重灾区进行调研和指导工作,先后印发了《关于切实加强档案安全保护和记录抗震救灾历史信息的紧急通知》、《关于收集抗震救灾珍贵档案资料的紧急通知》、《关于做好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档案查阅利用工作的通知》,规范指导全市抗震救灾档案文件材料收集服务工作;各综合档案馆也在一周内恢复了对婚姻等重点民生档案的查阅利用。市档案局紧急编印了介绍成都市档案馆馆藏民生档案及区(市)县综合档案馆基本情况的《成都市民生档案指南》一书,免费发放给地震重灾区群众。5月12日至7月底,成都市各重灾区档案馆灾后档案利用人次和调卷数比去年同期均有大幅增长,对灾后重建及灾民安置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妥善安置受灾居民,成都市锦江、青羊、金牛、武侯、成华、龙泉驿、温江、新都等区设立了灾民安置点,先后安置灾民19915人。市档案局领导多次带队前往各灾民安置点,了解灾民安置情况,指导灾后档案工作。目前,各区灾民安置点都建立了灾民安置档案,档案人员对灾民的基本情况逐个登记造册。灾民安置档案的建立,为救灾款物发放、灾损申报、产权确认、优惠政策落实、灾民安置、灾后重建等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服务,受到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人民群众的称赞。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