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埠行业信息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详细内容

上海档案馆走过20年历程 珍藏百年文化史(图)

来源: 发布时间:2007-04-26 10:58:00 浏览次数: 【字体:

《振飞曲谱》等

    人民网?天津视窗4月25日讯:1987年起步的上海市文化艺术档案馆,走过了20年的历程。该馆不断积累文化资源,拓展社会服务功能,馆藏总量达6.3万件,成为宣传展示、演出复排、文化研究、艺术教育、编史修志的窗口和平台。
    见证上海舞台戏剧发展
    “留住永恒、储存古老”是文化艺术档案馆主要功能之一。收藏的珍品中有早期的评弹唱本《玉蜻蜓》秘本、《绣像珍珠塔全传》等258套1520余本,有的还是当时手抄本,对研究评弹历史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还有1801年的《自远堂琴谱》、1876年的《天闻阁琴谱》(工尺谱)等80余本,都极为珍贵。
    此外,1818年《松江府志》《同治上海县志》等早期志书,是上海地域文化历史渊源的见证;600多份18世纪至民国年间的老戏单、老戏考、老说明书,见证了上海舞台戏剧的发展。1925年上海公共乐团、管弦乐团演出的说明书,真实地记录了上海京、昆、越、沪、淮、交响乐等艺术百年来的历史。
    档案征集与时代同步
    档案馆把档案征集与实录舞台艺术同步进行,除了有计划地录制了一批老艺术家的代表剧目,如李玉茹的《贵妃醉酒》,李丽芳的《穆桂英挂帅》,王正屏的《黑旋风李逵下山》,岳美缇、张静贤主演的《占花魁》等,还对芭蕾、舞蹈等进行录制,留住中青年艺术家最耀眼的艺术形象。据统计,他们平均每年要完成70台舞台剧的录制工作。
    档案馆同时对艺术节、舞台精品工程、国外艺术团体来沪交流演出等重大文化活动进行全面记录。档案馆收藏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全套资料,包括编、导、演、音、舞、美、计划、方案、调度、场记、剪报、总结、说明书、照片等,是国内唯一一套内容完整、保存完好的资料,其中中央领导和全体演员近3米长的巨幅合影照更为珍贵。
    为著名艺术家设立数据库
    上海有一批很有成就的表演艺术家,由于历史条件限制,保留下来的资料较为零碎,及时抢救并建立数据库迫在眉睫。档案馆从各方面收集他们的史料和实物,其中有1928年实况摄录的无声电影,包括梅兰芳、金少山主演的《霸王别姬》片段,荀慧生、金仲仁主演的《钗头凤》片段和徐和才主演的《埋香幻》片段等;周信芳、俞振飞、丁是娥、石筱英、筱文艳等人的演出戏服;袁雪芬、丁是娥、筱文艳、范瑞娟、徐玉兰、王文娟、姚慕双、周柏春等艺术家的剧照和活动照,然后分门别类,建立数据库。

信息来源:人民网?天津视窗
摘编:重庆市档案局信息技术处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