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埠行业信息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详细内容

健全机制 破解难题??唐山市全力推进档案事业科学发展

作者:杨铁生 来源:中国档案报 发布时间:2008-11-27 10:59:00 浏览次数: 【字体:
    根据中央部署,河北省唐山市被列为首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城市。自活动开展以来,唐山市档案局按照市委要求,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抓重点、破难题,以科学发展的理念开拓创新,有力地推进了全市档案事业的科学发展。
    对症下药,完善发展机制
  活动期间,唐山市档案局领导班子成员带队组成专题调研组,深入到各县(市)区和部分企事业单位进行调研,征求意见。同时采取了下发征求意见函、设置征求意见箱、公开征求意见电话、召开各类座谈会、开设电子邮箱等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对全市档案工作和档案事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对调研结果的梳理分析,提出了应着力破解的难点问题:破解档案馆藏资源不够丰富的问题,加大档案资源的征集、接收工作力度,力求在提高馆藏资源数量和质量上有新突破;破解档案馆库建设相对滞后的问题,加大督导协调力度,力求在馆库建设上有新突破;破解档案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为民众服务的手段和方式不适应科学发展要求的问题,加大数字化建设和开发编研工作力度,力求在提高现代化服务能力上有新突破;破解档案工作在服务新农村建设、服务民营经济等方面相对落后的问题,加大协调指导力度,力求在加强民生档案建设上有新突破;破解档案工作科学发展机制不完善的问题,加大建章立制的工作力度,力求在探索建立档案工作又好又快发展机制上有新突破;破解争先创优意识不强、工作效率不高的问题,通过开展机关“效率年”活动,力求在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上有新突破。问题找准了,破解难题有了目标,为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奠定了基础。
  在全面分析和认真研究的基础上,确立了加快推进唐山档案事业科学发展的理念,即: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不断拓展服务功能、大力创新服务手段,以最新的科学技术实现文档资源共享,充分体现档案工作“记录历史、传承文明、资政惠民、服务社会”的科学发展观念。在这一理念指导下,创建了档案工作“文档服务中心”模式。为使这一理念和模式更扎实有效地在工作实践中加以落实,我们立足档案事业长远发展,制定了一整套推进唐山档案事业科学发展的方针、规划、制度。一是起草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档案工作的若干意见》,从切实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对档案事业的投入、加快档案馆库建设步伐、切实加强档案资源建设等方面对全市档案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成为当前以及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档案事业科学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二是认真修定了《唐山市档案事业科学发展规划》,强调档案工作牢固树立为经济建设服务、为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思想,明确了大力加强档案馆库基础建设、档案资源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法制建设等7大项、22小项工作目标和具体任务。三是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对重大活动、重大事件档案资料收集管理的通知》、《关于加强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改制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档案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档案资源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意见》、《档案数字化工程规划》、《关于加强民生档案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同时,市档案局还围绕加强机关全面建设,修订和完善了班子议事规则、学习教育、工作纪律、行政管理等20项规章制度,为创建科学发展示范机关提供了制度保证。
  乘势而上,推进各项工作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唐山市档案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今年以来,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强力推动下,在档案事业科学发展模式的规范下,唐山市档案事业进入了创新、有序、快速发展的轨道。
  馆藏档案资源日趋丰富。唐山市档案局高度重视档案馆藏资源建设,采取多种措施,丰富馆藏资源建设。在依法做好常规接收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民生档案资源的整合接收、重要活动和重大事件等专题档案的征集接收、国有破产改制企业档案的管理接收以及特色档案的征集工作;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唐山大地震及唐山支援“5.12”大地震抗震救灾专项档案资料;及时对唐山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活动、陶瓷博览会、评剧艺术节、曹妃甸论坛等重大活动形成的档案进行整理并接收进馆。
  档案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取得新进展。目前,全市市、县两级国家档案馆基本完成了馆藏案卷级、文件级目录录入工作,市档案馆已录入馆藏案卷级目录19.9万条,文件级目录233万条,并实现微机检索。唐山市国家档案馆档案信息网站建设步伐加快。市、县两级档案网站信息内容不断更新,发布了档案目录、现行文件目录、照片、资料等信息,在网上及时发布政府政务信息;市档案馆和部分县(市)区档案馆实现了开放档案网上目录查询。市、县两级国家档案馆已完成档案扫描任务1000多万页,其中市档案馆完成480多万页,迁西县档案馆、丰南区档案馆、遵化市档案馆、滦县档案馆共完成近600万页。按照《唐山市档案事业科学发展规划》要求,市档案馆和县级档案馆将于2012年底前全部实现档案数字化。
  充分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唐山市档案馆立即抽调人员,利用唐山大地震档案资料,编写“抗震救灾专题经验”,迅速报送上级有关部门,为抗震救灾提供信息参考。同时,市档案馆24小时值班服务,为各部门调阅唐山大地震档案资料提供服务。在唐山市争创全国文明城活动中,市档案馆、丰润区、路南区档案馆积极争创国家二级档案馆,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贡献。在唐山地震遗址公园修建过程中,唐山市及丰南区档案馆及时为有关部门提供唐山大地震罹难者名单,保证项目顺利进行。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唐山市档案馆充分利用馆藏资源,配合市委宣传部,与唐山劳动日报、唐山市广播电台等媒体密切配合,推出了《历史的见证》、《改革开放30年大事记》系列报道。积极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市、县两级档案部门建成并抓好政府信息公开中心建设,通过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与馆藏档案利用的有机结合,使档案馆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得到更大的提高。
  抓好民生档案,促社会和谐。唐山市各级档案部门高度重视各类关系民情、民生档案的整合接收和服务利用工作,到目前,已接收土地延包档案145909卷、146813件,土地流转档案4413卷、2543件,合作医疗档案233535卷、98043件,换届选举档案8578卷、3862件、最低生活保障档案24110卷、17725件,养老保险档案17133卷、65364件,劳务输出档案1601卷、24376件,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档案185卷、13969件等一大批民生档案,并对与民生有关的各类档案资料优先进行整理编目,优先进行扫描上网。全市各乡镇全部建立了现行文件查阅中心,方便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查阅利用,受到广泛欢迎。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