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总统纳丹参观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我希望??更多的年轻人知道馆藏档案里的故事”
新加坡总统纳丹参观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纳丹总统欣然题字“要让年轻一代通过档案更好地了解历史”。柴丽 摄
本报讯 (记者 柴丽) 8月20日的北京秋风送爽,新加坡总统纳丹在对我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来到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饶有兴趣地参观了最具中国明清历史特色的馆藏档案。国家档案局局长、中央档案馆馆长杨冬权热情接待总统一行,向总统赠送了《清代文书档案图录》。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长胡旺林代表一史馆全体员工致欢迎辞,新加坡驻华大使等陪同参观,新加坡档案馆馆长毕观华陪同前往。
走进特藏库,丰富的馆藏吸引了纳丹的目光,他认真注视着每一件档案,仔细倾听着讲解,还不时地询问档案的详细内容。特藏库内摄氏20多度的恒温,引起纳丹的注意,他说:“这里很适合保管档案啊。”在明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明成祖朱棣颁赐给西藏喇嘛失家摄聂的敕谕前,纳丹好奇地询问是什么纸张,“这是宣纸。”讲解员告诉他。杨冬权说:“这份档案以汉藏两种文字反映了明朝已经确立了中国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统治。我们还保存了更古老的档案,从元朝开始,西藏的喇嘛就接受中央政府的册封了。”纳丹表示赞同地点头,并风趣地指着一个藏文字符说:“这个字好像英文的U”。在档案文书实物??满文木牌前,纳丹俯身仔细端详,杨冬权补充说,中国的秦汉两代,公文都基本采用木牍形式。看着王宫大臣出入宫廷时随身携带的红、绿头牌,新加坡档案馆馆长毕观华演示着木牌挂在腰间的动作,纳丹说:“要是我用,还是选红色的。”他的幽默引得大家发出会心的笑声。
“现在这些文字还有人懂吗?”纳丹指着以满、汉两种文字注释的《黄河图》中的满文说。杨冬权告诉纳丹:“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有这方面的人才,但现在社会上懂的人越来越少了,只有专门的学校在培养这方面的人才。”
《金沙江上下游山水全图》全长77.4米,展示出来的局部有两米多长,纳丹循着图上河流的走向仔细地看着,没有漏掉一个细节。他指着图上岸边的几匹马说:“太精致了!马的毛儿都看得清。”并点着头,竖起了大拇指。
“好像是印上去的”纳丹在清代皇族家谱??帝系玉牒前,看着手书上去的密密麻麻的蝇头小楷赞叹道。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还为纳丹来访专门准备了5件反映清朝政府与新加坡历史交往关系的档案,纳丹都逐一认真看过。在留言簿上,纳丹写下了“要让年轻一代通过档案更好地了解历史。”的留言,并郑重在留言后用汉字签名“纳丹”。在走出玉牒库时,他再次对杨冬权和胡旺林说,这些历史很古老,如果年轻一代不知道就太可惜了。杨冬权告诉纳丹,为方便利用者,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已对馆藏档案进行数字化,还出版了大量的编研著作,并且拍摄了介绍馆藏珍贵档案的纪录片。纳丹很关心地询问除汉语外,是否还有其他文字的版本。他希望能够看到英文的介绍中国历史档案的纪录片。
纳丹总统在参观结束时很认真地对杨冬权说:“我希望让更多的年轻人知道馆藏档案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