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埠行业信息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详细内容

沐川抢救珍贵历史档案

来源: 发布时间:2007-04-10 16:07:00 浏览次数: 【字体:

    四川新闻网-乐山晚报讯(左富焰 郑茹 记者 雷黎丽)在沐川县档案馆的库房内,简陋的木架上密密麻麻地码放着档案卷宗,随手翻看民国时期的档案卷宗,卷内的纸张颜色均已发黄变脆,部分破损十分严重,用手一摸,书页边缘竟像饼干一样落下碎片。“如果再不进行抢救,这些民国档案将在50年到100年内损毁殆尽!”看着这些珍贵的历史档案,沐川县档案局负责人忧心忡忡,“目前,我们已经展开了民国档案抢救工作,裱糊师及工作人员正加紧裱糊破损、虫蛀的档案,一定要保护好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
  据介绍,沐川县档案馆共保存有沐川县辖区1931年至1949年的档案1662卷,是记录该区域内民国时期历史面貌的珍贵史料,具有重大的查考价值和研究价值。但由于形成年代久远,纸质差、规格不等,加之档案保管保护条件简陋等原因,致使部分档案存在不同程度的虫蛀、纸张变质破碎、霉变、字迹褪变等现象。这样一批弥足珍贵的馆藏档案资料正面临着加速损毁的严峻现实,亟待进行抢救。
  档案是历史的纪录,为了保护好这批弥足珍贵的民国档案,沐川县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划拨专项资金启动了民国档案抢救工作。今年8月,该县档案局选派业务精通、技术过硬的人员到市档案局了解、学习档案修裱技术、方法;专程到成都、夹江购回抢救档案所需的宣纸、棕刷等材料;聘请了一位裱字画的专家对这批珍贵档案进行精心抢救。
  近日,在沐川县档案局的裱糊室里,记者看到,裱糊师和工作人员们正在非常细致地裱糊那些破损或虫蛀的民国档案。在这些档案中,记者发现了一封特殊的书信。这封信的主人是在征粮工作中被匪徒残忍杀害的中共党员、革命烈士高玉珊留下的。1948年9月,高玉珊因发动群众反抗乡官勒索被捕入狱,在狱中留下了这样一封书信。档案是历史的记录,历史已成为过去,但革命先烈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却浓缩到了这一卷卷沉甸甸的档案中,这是先烈们留给后人的珍贵遗产。裱糊师遗憾的地告诉记者:“这些档案大多是用宣纸、毛笔书写,由于年代已久,加之保管条件限制,很多都已发黄、虫蛀、破碎,看到这么珍贵的档案变成这样,真是让人心痛。”
  据介绍,这次民国档案抢救、保护工作将逐页对民国档案进行全面装裱、复制、重新组卷、编号编目,使之达到规范、整齐、美观。“由于沐川档案馆目前的条件比较落后,主要是用手工装裱,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效率很低,从8月投入抢救工作以来,目前只抢救档案40卷4000余张。要全面抢救这些‘无形文化财产’,至少需要8至10年时间。”该县档案局负责人向记者说道。

信息来源:乐山晚报
摘编:重庆市档案局信息技术处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