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埠行业信息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详细内容

长沙抢救保护国家重点档案

来源: 发布时间:2007-04-09 16:04:00 浏览次数: 【字体:

市档案馆工作人员在对重点档案进行修复

市档案馆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一份清咸丰七年十二月初三的地契

  清代康熙、雍正年间的房屋地基、田塘水洼契约;各年代政府部门有关文件、计划总结、各种人员名册……长沙市档案馆存放的这些珍贵档案,由于原来保管条件欠佳已部分遭受虫蛀、破损、纸张发黄变脆,面临毁损灭失的危险。
  昨日,记者从市财政局了解到,国家财政部和省财政厅、市财政局不久前分别发出通知,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抢救和保护本省、市(州)的国家重点档案。
  市馆藏国家重点档案万余卷
  藩后街26号是长沙市档案馆目前存放档案、接待市民阅档查档的地方。记者近日走进市档案馆,如同走进了这座城市的记忆深处。
  一位工作人员领记者走入档案库房。她告诉记者,市档案馆馆藏档案总量已达150703卷,其中,保存的国家重点档案有10767卷,“镇馆之宝”当属明清地契档案全宗、民国长沙市政府档案全宗等。此外,这里保存的上世纪30年代湖南省省城全图、分县详图,抗战建国大画史等也十分珍贵,这些重点档案年代久远、数量庞大,仅明清地契档案排放在架上就有1.5米长。
  据介绍,这批珍贵档案由于征收进馆之前保管不善,有的虫蛀现象普遍,有的折叠处破损严重,有的文件材料出现字迹漫漶,亟须采取修裱、去污、复制等方式进行抢救性保护,以延长档案寿命、方便利用。
  一次性抢救濒危重点档案
  最近,财政部、国家档案局联合发文明确规定:中央财政设立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补助费,专项用于补助地方各级国家档案馆对处于濒危状态的国家重点档案进行一次性抢救,并改善保护条件,使之达到永久保存的要求。
  据了解,“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对国家重点档案的抢救和保护工作的专项资金,将由“十五”期间每年1200万元增加到每年9000万元。该项资金按照奖补结合、濒危优先、专款专用、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的原则进行分配,综合考虑各地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的实际工作量、工作进度和完成情况等因素,优先支持地方档案抢救和保护工作进展快、质量高、资金投入大以及专项资金使用效果好的地区。
  省财政厅、省档案局要求各市州财政局、档案局按照国家有关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的规定,做好“十一五”期间本市州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工作规划方案。省财政“十一五”期间计划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我省国家重点档案的抢救和保护工作。
  留住城市的记忆
  市档案局负责人告诉记者,长沙目前已启动抢救和保护国家重点档案工作,市档案馆已将《国家重点档案抢救明细项目表》等上报省财政厅和省档案局。
  据市财政局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市本级财政支持国家重点档案的抢救和保护的力度相当大,例如,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出土后,为了保护和利用好这批三国时期长沙郡的特殊档案,市本级财政拨出专款5000万元左右。从2004年起,市本级财政连续3年增拨明清历史档案抢救专项经费共160万元,目前已全部到位。
  湖南师范大学一位文史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说,档案被称作是人类的记忆,如果珍贵的档案因保管不善而致毁损灭失,则无异于城市记忆的丧失。长沙承载了楚汉名城、屈贾之乡的美誉,在保存历史文化遗存方面,自然应该是不遗余力。“保护档案,国之要事。”这位学者感慨!(作者:记者 黎铁桥 实习生 雷田雨)

信息来源:长沙晚报
摘编:重庆市档案局信息技术处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