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万多件文革档案可以免费查了
浙江省档案馆最近再次向社会开放第二批“文革”部分档案,涉及1966?1976年期间的52000多件档案,内容涉及当时机构设置、人员任免、生产生活等各方面。
现在,凡中国公民只需凭身份证、工作证、学生证等合法证明,即可在周一至周五,到位于杭州市曙光路45号的省档案馆免费查阅。
在昨天召开的全国档案事业发展综合评估浙江试点会议上,国家档案局(馆)评价,“十五”期间浙江省档案事业发展很快,十分注重档案的开放和开发利用工作。
“这也是档案馆及时主动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省档案局局长(馆长)关继南说,开放“文革”时期档案是满足社会对这段特殊时期档案信息的需求。诸如“文革”时期工资调整、招工就业、土地征用、知青政策等材料,社会组织和公众需要大量利用。
换句话说,不要以为档案就是记录历史的,其实它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可能有关联,下面两个实例就可以说明这一点。
1.档案帮他提高了离休待遇
前年,董某受委托来省档案馆查阅徐某在浙江干校接受培训的历史资料。
因为徐某回忆,他曾于1950年被嘉兴地委派往浙江干校学习。现徐某已80多岁,若是能查到这段记录,徐老即可提高离休待遇。
省档案馆随即调阅了浙江干校的档案,找到了相应记载,最终为徐老提高离休待遇、提升晚年生活质量提供了档案依据。
2.档案帮他享受医疗待遇
龙游县湖镇农民杨某,于1962年至1965年在湖镇原种场工作期间,曾先后两次参加浙江省先进(集体)工作者和劳模表彰大会,并获得奖状和奖章。但由于“文革”动乱和年时久远,奖状与奖章不慎遗失。
而根据现在的政策,如属于省级劳模或先进工作者,就可享受一定的经济与医疗待遇。
于是,杨某赶到省档案馆。省档案馆调阅了省农业厅相关档案,并在1962年、1963年的劳模名单中查到其姓名。省档案馆为此给杨某出具了两份档案证明,为他落实生活补助与医疗待遇提供了档案依据。(记者陈文龙 都市快报)
信息来源:都市快报
摘编:重庆市档案局信息技术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