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埠行业信息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详细内容

150余件国宝16日南昌展出 珍品档案"看尽"千年历史

作者:张梅芳 吴跃强 来源:今视网 发布时间:2008-10-14 08:54:00 浏览次数: 【字体:
  今视网讯 民间俗称的“免死金牌”“科举金榜”是什么样子?康熙传位遗诏内容究竟是什么……10月16日,江西省档案馆新馆开馆,150多件珍贵的中国档案文献,将首次向南昌市民展现它们的“庐山真面目”,告诉人们自唐朝以来重大历史事件或鲜为人知的秘闻轶事。
  即将免费向市民展出的“中国档案文献遗产珍品展”,都有哪些吸引人的内容?昨日下午,记者在省档案馆布展现场见到了这些珍品,在这里带您先睹为快。
  珍品档案“看尽”千年历史
  10月16日,江西省档案馆新馆将开馆。“走进记忆之门??中国档案文献遗产珍品展”,是应江西省档案馆开馆之约来昌展出的。
  据介绍,展出的唐、元、明、清、民国时期的150多件珍贵档案文献,来自全国20多个档案馆,大都属于各馆的“镇馆之宝”,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首次向社会公开展示。
  展品有孙中山题词手迹??“博爱”、我国档案部门现存最早的纸质档案??唐代关于捕盗的申状、长达19米多的清代科举金榜、清代皇帝的传位遗诏和立储遗嘱、梁启超草拟的护国讨袁檄文、民国时期的商标证券等,这是南昌首次大规模展出中国历史档案文献珍品。展览将在10月16日开幕,持续两个月。
  唐代“逮捕令”是最古老纸质档案
  中国档案部门现存最古老的纸质公文档案,是墨迹斑驳的5件名册和申状,源于唐朝开元年间,1900年在敦煌藏经洞中被发现,距今已有1200多年,反映了当年社会的治安、宗教的情况。其中,有两份捕盗的申状,是对寇贼进行剿捕的文书,通俗的说就是唐朝的“逮捕令”。
  步入元代档案展厅,映入眼帘的是元朝几代皇帝任命西藏地方官员的圣旨和文告,它们用八思巴文字写成,现在非常稀少。
  明代“免死金牌”状如瓦片
  “免死金牌”相信市民在电影、电视里见的多了。昨天,记者看到了一块“免死金牌”,外形好像一块瓦片。据有关人士介绍,明朝以前的档案由于种种原因基本上没有保存下来。本次展出的“免死金牌”是明代档案中较珍贵的几件,也是国内目前唯一幸存品。
  专家介绍,“免死金牌”只是民间的称呼,其真正的名字叫“金书铁券”,属于金石档案的一种,始于汉代。为防止假冒伪造,铁券一般分为左右两半,左半部颁给功臣良将,右半部留藏于皇宫内府,以待出现异常时相验二者是否吻合。
  记者看到,这次展出的“铁券”是明朝英宗皇帝天顺二年(1458年)赐给右军都督府右都督李文的。该“免死金牌”制作考究,熔铁铸文,形如板瓦,其正面镌有金楷书,注明赐予李文“食禄一千石……免其一次死罪”的特殊待遇,而背面也有楷书一行,文为:“若犯死罪,禄米全不支给”。
  康熙传位遗诏“还”雍正清白
  展厅橱柜里一纸发黄的“康熙传位遗诏”引起了记者的兴趣。民间传说,康熙皇帝的传位遗诏“传位十四子”,被雍正篡改为“传位于四子”。那么历史上有没有篡改遗诏这回事呢?
  看看来自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珍贵档案??清康熙皇帝传位遗诏。遗诏上,汉、满、蒙三种文字墨色清晰,记者看到,其中写明“雍亲王皇四子胤?,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
  展出的另一份立储档案,是清朝道光皇帝传位于皇四子(即后来的咸丰帝)的诏书,这也是目前我国唯一留存的一份立储秘密档案。
  21位江西人搭上“金榜”末班车
  “金榜题名”是每一位学子的梦想。昨天,记者看到了科举制度终结前的最后一张“金榜”??光绪二十年(1894年)殿试大金榜。记者看到,有314人“金榜题名”,其中江西人有21人。
  据介绍,清代科举考试的最高规格是殿试,即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殿试揭晓的榜式称为“金榜”,黄纸墨字,以皇帝诏令的形式下达。金榜分大、小两种,大金榜加盖“皇帝之宝”,张榜公布,小金榜不用印,供皇帝御览和举行典礼时宣布名次使用。
  光绪二十年殿试大金榜有半人多高,19米长,分别用汉文、满文写成,当年张贴在天安门外长安横街的长安左门。另外,展厅内还展出了一道清代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的殿试小金榜,其中二甲三十六名,正是日后权柄显赫的李鸿章。
  清代红、绿头牌当“名片”
  清朝入关前,纸张缺乏,常将重要事宜书写于薄木片之上,往来传递,称牌子。“红头牌、绿头牌”是清朝高级官员因事向皇帝呈递的衔名竹牌,相当于现在的名片。红头牌仅供宗室王公使用,而其他大臣只能用绿头牌。
  市民可看清代“皇家族谱”
  玉牒就是皇族的族谱。据悉,清代的玉牒具体记录了清朝历代皇族人口及宗法谱系,堪称中国传统宗族谱中的巨型杰作。清代玉牒分为宗室(直系)玉牒和觉罗(旁系)玉牒,前者封面颜色为黄色,后者封面颜色为红色。这次展出的是康熙皇帝的宗室玉牒。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