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容应对新一轮的查档高峰----二史馆档案利用工作扫描
今年以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近400平方米的阅卷大厅常常出现“爆棚”的现象。每天刚一开馆,查档者很快将阅卷的座位和缩微阅读器的机位“抢占”一空。昔日寂静的档案馆一扫冷清的局面,热闹程度完全可以与图书馆相媲美。这种景象彰显着新一轮的查档高峰已在二史馆出现。
其实,二史馆查档量的升温从2000年开始已初见端倪,至2002年查档人数突破每年1万人次大关。此后,除2003年因受“非典”影响查档量有所减少外,每年的查档量都在逐年激增。据统计,国内外前来二史馆查档的单位数2004年比2003年增加31.7%,2005年比2004年增加24.2%,2006年上半年又比2005年同期猛增了近40%。从查档者的结构上看,史学工作者以及各高等院校历史专业的研究生占了近六成,构成了查档者的主体。此外,党政机关、公司企业、新闻媒体及社会公众在二史馆的服务对象中也占据着重要比例。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社会档案意识的逐渐增强,普通公民的私人性查档逐年增多的趋势十分明显。
看到历史档案的价值正逐渐获得社会各界的重视,二史馆的接待人员倍感自豪和喜悦,同时又感到了越来越大的工作压力。多年以来,二史馆遵照《档案法》的有关规定,积极稳妥地进行历史档案的对外开放工作,主动热情地为社会提供服务,取得了较好的反响。面对新一轮查档高峰,二史馆及时采取了多项有效措施,从容对应。
首先,在人员组织和制度建设上,二史馆在提供查档服务的第一线及时调整并充实了一批业务素质强、爱岗敬业的干部和专业人员;同时,出台了多项规章制度,制订了接待人员工作守则,在制度上抓落实,在岗位上抓责任,要求接待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明确工作目标,强化服务意识,热情服务,对不能提供查阅的要耐心解释。
其次,下大力气改善各种硬件设施,为查档者提供良好的阅览环境和查档条件。档案馆装饰一新、布局合理的阅卷大厅投入使用后,气势不凡、设施先进的电子查档大厅也已竣工。阅卷室添置了多台缩微胶卷阅读机,更新了缩微胶卷还原复印机。同时,馆里还筹资兴建了宽敞明亮的茶餐厅,并在馆区内划建了一座小公园,供查档者小憩之用。
此外,本着方便查档者、满足查档者需要的宗旨,二史馆及时调整了服务策略:一是延长了阅卷时间,接待人员克服人手紧张的困难,主动放弃午休,对查档者提供午间开放服务;二是合理调整了查档收费标准,取消了登记费,大幅下调了调卷费,有效降低了查档者的查档费用;三是敏锐把握社会各界对档案信息需求的最新动向,提前赶制各种专题目录,为查档者节约了宝贵时间,提高了查档效率;四是在日常接待利用工作中,尽量为利用者提供各种查档便利,无偿地向利用者提供摘抄纸、铅笔、信封、拎袋和纸杯,免费为利用者代寄信函等。
针对查档高峰对档案实体和信息安全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二史馆未雨绸缪,也采取了一系列相应举措:加强了查档阅卷场所的安全保障措施,消除了各种安全隐患,增添了多个电视监控的机位,并对监控录像设备进行了更新升级;为最低限度降低因查档量激增而造成的档案原件损耗,严格限制档案原件的复印数量;设立专人预审制度,对档案文件的内容加以审查把关。
多管齐下的有效措施,确保了二史馆能够从容应对新一轮的查档高峰。优质的服务也赢得了广大查档者的赞许。(张开森)
信息来源:中国档案报
摘编:重庆市档案局信息技术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