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埠行业信息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详细内容

28封家书被档案局收藏

来源: 发布时间:2007-04-06 14:06:00 浏览次数: 【字体:

  金陵晚报记者 姜静金陵晚报报道昨天上午,由本报和南京市档案局联办的抢救民间家书活动告一段落。在征集来的家书中,被档案局收藏的共有20封。在昨天上午颁发证书的现场,一些市民又带来了珍藏的家书,到目前为止,正式被收藏的家书达到了28封。许多参加活动的市民认为,抢救传统家书刻不容缓。
  市民带来更多家书
  昨天上午,颁发收藏证书的活动定在9:30。可还没到9:10,家书持有者代表就已经陆续赶到报社。市民李献玲带来了四封信,都是她在新疆支边时和同学朋友交往的书信。她说,她妈妈给她写的信能被档案局收藏,她很高兴,这次她又带了几封反映当时历史情况的书信,一起给档案局挑选。“我的曾祖父曾和一位名人用写诗的方式写信,这信能送到档案局去吗?”“我们办公室同事有一些名人的信,已经几十年了,有收藏价值吗?”……在等待颁发收藏证书的同时,市民代表纷纷向市档案局的工作人员咨询。市民吴女士说,她家里有很多家书,“每次搬家,总有不少信要被扔掉,东西时间放长了,自己又保存不好,还是放到档案局去,这样既有利于保存,也有利于记录过去那些年代的烙印。”吴女士的话,得到了大家的响应。
  信封同样具有收藏价值
  在记者征集来的家书中,绝大多数都是没有信封的纯信件。对此,南京市档案局征集利用处的工作人员说,和那些信件同时保存下来的信封收藏价值也很高。因为信封能够很直接地看到一个时代的变迁,信封上的邮戳和邮票,也是极具收藏价值的,因此,一套完整的信件比一封信更有收藏价值。
  抢救家书刻不容缓
  昨日,很多活动现场的市民都表示,抢救传统家书刻不容缓。南京市档案局征集利用处张建宁处长说,南京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但民间家书的收藏,在南京还是一个空白。不少代表时代烙印的家书,都散落在民间,如果能够把这些家书都收藏归纳起来,就是最好的历史证明。这次征集抢救民间家书活动,收到了不少市民捐赠的家书,而且有不少很具收藏价值。张处长说,家书征集活动虽然告一段落了,但抢救民间家书是一个长远的过程。

信息来源:南京报业网-金陵晚报
摘编:重庆市档案局信息技术处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