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档案馆 旧海关档案保护与开发成效显著
本报讯 近日,黑龙江省档案馆首套旧海关档案编译大型文献丛书《瑷珲海关历史档案辑要》正式出版发行。丛书共7册,为中英对照版本,是黑龙江省档案馆“十四五”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与开发工程项目成果。该套丛书中汇集的大量珍贵档案为首次对外公开,系统、完整地展示了近代东北边疆海关的运作机制,对于构建近代中国东北社会和近代中国海关的完整图景具有独特价值。
近年来,黑龙江省档案馆十分重视馆藏旧海关档案的保护与开发工作,系统开展了抢救保护与整理翻译,扫描旧海关档案30万余页,形成文件级著录条目5万余条,翻译了研究价值较高的旧海关档案文献近500万字,并向社会开放相关档案1万余件。在抢救保护的基础上,省档案馆着力推动旧海关档案的深度开发与利用,组织编纂人员本着对档案及历史负责的精神,甄选了瑷珲海关自1909年至1932年具有重要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的档案500余件,按其内容编译为组织机构卷、章程协议卷、监管征税卷、海务港务卷及地方见闻卷,力争真实、全面、客观反映瑷珲海关从初设到闭关的历史活动轨迹,旨在通过旧海关档案的视角,全面梳理中俄边境海关及边境贸易发展进程,重现中俄边境在贸易监管、征收赋税、查禁走私、航路港口建设、外交往来及文化传播等方面的历史,展示近代黑龙江经济社会变迁的历史面貌,为东北地区近代民族工商业发展史及中俄贸易史研究提供最新视角和直接的档案支撑。
丛书出版后,黑龙江省档案馆将百余套丛书赠予国内各海关学会、海关史研究机构以及省内各文化科研单位,满足社会各界对旧海关档案文献的利用需求,推动海关史、贸易史的深入研究。同时,省档案馆组织馆内人员积极参与“中国海关通史”等国家重大社科基金项目,挖掘旧海关档案中的龙江记忆,用旧海关档案为构建具有龙江特色的史学研究添砖加瓦。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2年9月5日 总第3879期 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