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埠行业信息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详细内容

尘封70多年的《申报》解开刘长春奥运失利原因

来源:东北新闻网 发布时间:2008-01-18 09:03:00 浏览次数: 【字体:
  昨日,记者在和央视《中国奥运旧事》创作组联合采访时获悉,珍藏在大连市档案馆的一份珍贵史料为我们解开了刘长春在奥运会上失利的谜团。
  1932年5月31日,刘长春在第十届奥运会百米预赛中失利,成绩约为11秒,这与他的个人最好成绩10秒6相去甚远。如果跑出最好成绩的话,刘长春应该进入这次比赛的前6名。为什么在这次比赛中如此失常?除了21天海上旅行造成的疲劳外还有什么原因?刘长春在回忆录中曾说过:1930年,他在上海训练时腿部肌肉拉伤,此后的比赛都没能跑出好成绩。但那次受伤究竟伤到什么程度?昨日,记者在市档案馆的一份藏品上找到了答案。
  这是一份1930年5月24日的上海《申报》,发黄的老报纸在《远东运动大会特刊》上报道了在日本东京举行的第九届远东运动会的赛况。《特刊》上有条醒目的消息《刘长春伤未愈》???“本报二十三日东京电记者今日晤刘长春、据称教练因其在沪腿筋伤后、尚未完全复原、若再不自审度、多所参加、恐将复伤其腿、故已决定仅试作四百米赛跑、退出一百米与二百米赛跑……”远东运动会是中国、日本和菲律宾于上世纪初发起的地区性国际比赛,相当于今天的亚运会。如果能勉强一拼的话,刘长春的教练是不会让他放弃比赛的,足见这次受伤的严重性。
  市档案馆昨日还向记者出示了另外三份珍贵史料:1935年10月的上海《良友》画报,用很大篇幅报道了第六届全国运动会的情况,上面有刘长春的署名文章《运动场上十二年》。另一件是1930年4月的《环球画报》,报道了刘长春在第四届全运会上夺得百米冠军的消息。此外,还有一幅刘长春参加第九届远东运动会时和“辽宁金县留日学生同乡会”的合影。这些珍贵史料是档案馆管理处工作人员于2004年在沈阳征集到的。珍贵的历史资料,吸引了央视记者。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