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埠行业信息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详细内容

昭通市抢救保护3000卷历史档案

来源: 发布时间:2007-04-11 13:55:00 浏览次数: 【字体:

  历史档案是云南昭通市档案馆的宝贵财富,承载着昭通悠久的历史文化,是昭通市档案馆藏的重要组成部分。昭通市、县(区)11个综合档案馆藏有历史档案13704卷、725件,其中明清档案100卷、民国档案13582卷、725件,革命历史档案22卷。馆藏档案反映了昭通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历史、宗教等内容,对保存和研究昭通历史发展、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参考、保存价值。但由于形成时间长、保管条件差,清朝、民国时期部分历史档案出现变质、发黄、褪变等现象,急需抢救整理。
  昭通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历史档案抢救工作。市政府领导多次提出要求,并为档案部门争取抢救经费,创造抢救工作条件;副市长韩梅在全市档案工作会上提出要求。市档案局制定上报了全市“十一五”重点档案抢救保护规划和2006年度重点档案抢救保护项目,积极争取抢救保护资金,为抢救工作提供经费保障,为镇雄、盐津、威信等县争取到抢救经费4万元。昭阳、盐津、绥江、镇雄、彝良、威信等县县政府相应安排一定经费支持抢救工作。全市各级档案部门深刻认识到历史档案抢救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开展抢救工作,2006年共抢救整理3000卷历史档案,取得了突出成绩。
  市档案局根据各县区馆藏历史档案实际,制定方案,分配了抢救任务,部署市、县档案部门对散存于社会的珍贵历史档案进行征集、对馆藏历史档案进行统计,掌握历史档案的数量和受损情况,市档案馆和除水富县以外县、区启动了市首次范围宽、规模大的历史档案抢救工作。
  各县区在人员紧、经费少、任务重、技术条件差的条件下,采取分工到人、任务到人、责任到人的方式,加班加点,对历史档案开展了修裱、去污、加固、更换卷皮、整理、更换装具等抢救工作。他们采取安装密集架、建立特藏室 、购置温湿度计、除湿器等方式改善历史档案保管条件,延长档案寿命。在档案整理中,由于受到灰尘、有害气体的强烈刺激,工作人员喉咙、眼睛红肿、皮肤过敏,但大家从不抱怨,从未放弃。绥江县为加快档案抢救步伐,专门聘请熟悉抢救整理的档案人员帮助整理。
  为做好抢救保护工作,市档案局组织专人参加了省档案局举办的技术培训和重点档案抢救保护项目申报软件培训,并培训了部分县区的管理人员,为抢救保护工作奠定了技术基础。市档案局及时加强监督指导,先后深入昭阳、彝良、绥江、盐津、鲁甸等县区检查指导抢救工作。去年底,市政府副秘书长孙信勇和市档案局长易正春到昭阳区检查指导历史档案抢救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经过全市档案工作者的辛勤努力,昭通市历史档案的保管条件得到很大改善,安全也有了保障,部分历史档案得到了全面的抢救保护。(郭世兵)

信息来源:中国档案报
摘编:重庆市档案局信息技术处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