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数字档案馆建设列入省信息化发展规划
本报讯 (特约记者 曾勤生) 近日,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省发展和改革委联合印发了《江西省“十三五”信息化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将数字档案馆建设、档案开发利用和“一站式”查档服务等多项档案工作纳入其中,并将其作为“十三五”期间的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
《规划》在“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中指出,“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数字档案馆和非遗数字博物馆建设稳步推进,共享国家图书馆超过120TB(太字节)的数字资源。全省各级综合档案馆共形成电子档案3940余万页,建立知青、婚姻登记、公证、收养等数十个涉及民生的专业档案目录数据库”。
《规划》在“社会领域信息化发展目标”中提出,“70%以上的城乡居民建立电子健康档案”“网络文化日益繁荣,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现基层服务点全覆盖,各级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数字档案馆基本建成”。
同时,《规划》在“电子政务发展工程”中提出“强化信用信息共建共享,加快完善各类市场主体和社会成员信用档案”;在“‘互联网+惠民服务’工程’”中提出“建设省、市、县本级的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整合和共享全员人口信息、居民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3大数据库资源”;在“‘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工程”中提出“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到2020年,全省各类数字图书数量达到1200TB(太字节)以上,数字档案的馆藏数量达到1000TB(太字节)以上”;在“全面提升大数据应用服务能力”中提出“推进社保、就业、教育、健康、信用、工商、国土、气象、测绘、档案等重要领域信息资源公益性开发利用”;在“全面提升大数据应用服务能力”中提出“构建覆盖教育、医疗、社保、民政、交通、旅游、公安、安监、气象、地震、测绘、档案等领域的大数据应用体系,建立大数据资源共享机制,推进社会信息应用系统服务国家安全事业”。
《规划》在“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中指出,“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数字档案馆和非遗数字博物馆建设稳步推进,共享国家图书馆超过120TB(太字节)的数字资源。全省各级综合档案馆共形成电子档案3940余万页,建立知青、婚姻登记、公证、收养等数十个涉及民生的专业档案目录数据库”。
《规划》在“社会领域信息化发展目标”中提出,“70%以上的城乡居民建立电子健康档案”“网络文化日益繁荣,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现基层服务点全覆盖,各级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数字档案馆基本建成”。
同时,《规划》在“电子政务发展工程”中提出“强化信用信息共建共享,加快完善各类市场主体和社会成员信用档案”;在“‘互联网+惠民服务’工程’”中提出“建设省、市、县本级的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整合和共享全员人口信息、居民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3大数据库资源”;在“‘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工程”中提出“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到2020年,全省各类数字图书数量达到1200TB(太字节)以上,数字档案的馆藏数量达到1000TB(太字节)以上”;在“全面提升大数据应用服务能力”中提出“推进社保、就业、教育、健康、信用、工商、国土、气象、测绘、档案等重要领域信息资源公益性开发利用”;在“全面提升大数据应用服务能力”中提出“构建覆盖教育、医疗、社保、民政、交通、旅游、公安、安监、气象、地震、测绘、档案等领域的大数据应用体系,建立大数据资源共享机制,推进社会信息应用系统服务国家安全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