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埠行业信息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详细内容

产权搞不清档案来证明 城市建设引发查档热

来源: 发布时间:2007-04-10 16:09:00 浏览次数: 【字体:

    城市建设伴随着拆迁。23日从无锡市档案局获悉,由于反映房地产原始归属情况的档案具有法律证据的作用,档案正成为企业、单位和百姓最为关注的资料之一。一名档案专家说,近年来,市、区和各级档案部门的档案开始“吃香”起来。
    滨湖区某村民因为拆迁房面积问题,迟迟不肯配合拆迁。为了尽快推动城市建设,区拆迁办的人员到锡山区档案馆查找原无锡县某村该村民的房产证明,并在“故纸堆”中找到了这张1951年的房产档案,并依据上面的原始数据,与该村民达成了拆迁协议,按其房屋实际面积给予了补偿。
    不光是百姓个人的拆迁,企业拆迁也忙着查档案。无锡建材总厂的石灰车间位于城南路9号,占地6000余平方米,市里建造利民桥水利枢纽工程项目,这一地块要拆迁。为了落实补偿政策,有关部门要求企业拿出有关土地征用的批文、房屋建筑物的产权证等材料。可是这一企业已于1998年破产,人员早已分流,档案资料大量流失。多亏少量留守职工从已散落的几十个蛇皮袋中,整理出较为完整的档案资料,提供出来后,使企业及职工的维权得以掌握主动,如实得到了经济补偿,使相关职工的生活补贴费有了保障。
    在房屋买卖中,档案还起着验明正身的作用。某新村居民夫妇想出售旧房,但结婚证上的名字与身份证、户口簿上的音同字不同,有关部门拒绝办理,并告诉他们,如要办理,必须重办结婚证。几经周折,他们找到了区档案馆,在原来的所属街道找到了他们当年的结婚档案,工作人员为他们出具并复印了相关证明,使他们修改了名字并顺利办理了房产买卖手续。 (裘培兴)

信息来源:江南晚报
摘编:重庆市档案局信息技术处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