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老师有个家庭档案馆:真实记录社会人生变迁
家住天津市市河东区大直沽街福泽社区的谈熙是位退休教师,他从十几岁起就开始收藏各种资料,大至国家大事、社会科学、伟人资料,小至粮票、硬币、工资条,可谓是种类齐全,包罗万象,他把这些资料分类编汇,家中的两间屋子成了存放资料的档案馆。
在谈熙的家中,两间屋子的柜子里、书桌上,放满了整齐归类的各种档案资料。打开其中一个柜子,里面的档案排列整齐,而且上面都有条目说明,让人一目了然。这些都是纸介质资料,还有一些实物资料则存放在一个个精美的盒子里,上面也都有内容说明,显然是花费了很多工夫和心思才做成的。谈熙原是物理老师,说起收藏资料,还要从他小学毕业那年说起,老人12岁时从实验小学毕业,当时的毕业证就是一张纸,他便把毕业证保存了下来,从那以后,他开始收集各种报刊和实物资料,只要见到就保存起来,渐渐地越收集越多,他这种收集也从无意到有意、从自发到自觉。
到现在,谈熙搞资料收集已经有50多年的时间,包括纸介质资料、磁介质资料、光盘资料、实物资料、精品资料五大类,其中涵盖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计算机科学技术领域,还有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入场券、票证、粮票等实物资料。谈熙说,他搞资料收集,一是为了真实记录人生道路的轨迹,二是为了教学,在学校时,很多老师都会到他家里找资料,这让他感觉非常自豪和欣慰。
退休后,谈熙经常拿出自己收集的档案在社区里给大家讲课,很多人也慕名到他的家庭档案馆来参观、查资料,谈熙的家庭档案馆名声也越来越响,连天津市档案馆的工作人员也前来考察。
信息来源:人民网----天津视窗
摘编:重庆市档案局信息技术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