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记录彪炳史册的全民族抗战
黑龙江
本报讯 日前,黑龙江省档案局馆举行了“东北抗日联军李敏爱国主义报告会”。东北抗日联军老战士、省政协原副主席、91岁高龄的李敏讲述了当年的战斗经历,宣传抗联精神。省档案局馆长齐秀娟主持报告会。
李敏,1924年11月出生于黑龙江省汤原县梧桐河村,1931年加入所在学校组织的列宁主义儿童团,在父兄的影响下,积极参加革命工作,1936年参加东北抗日联军,是当时抗联队伍中年龄最小的女兵之一。
报告会上,李敏结合亲身经历,用一个个感人故事真实再现了东北抗联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历史,客观还原了东北抗联遭受日寇围剿、断水断粮,靠米糠羊皮、野菜树皮充饥,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风雪严寒中英勇战斗、浴血奋战的革命历程。讲到动情处,李敏还情不自禁地唱起了当年战斗时的革命歌曲。李敏的报告,讲述精彩,情景细致,充满激情,催人奋进,她以生动的事例和朴实的语言为全体与会人员上了一堂感人至深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报告会结束后,李敏还带领东北抗联精神宣传队表演了《你在哪》《走向复兴》《红军歌》等精彩的文艺节目,他们用嘹亮的歌声重现了那段峥嵘岁月,展示了东北抗联的光辉历程。刘秀忠
河北
本报讯 (特约记者 宋玉红)日前,河北省档案局馆在河北博物院举办了“铭记历史 圆梦中华——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河北档案文献展”。
展览是河北省档案局馆近年来首次面向社会公众举办的一次大型档案文献展,省档案局馆长魏四海亲自挂帅负责,从数十万件(册)馆藏抗战档案中精选出480件珍贵抗战档案资料。展览共分8个单元。第一单元“同仇敌忾保卫中华”,展出杨尚昆著《巩固抗日根据地及各种基本政策》等档案;第二单元“抗战堡垒反攻前沿”,展出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亲笔撰写的《平原游击战的几点经验》、刘伯承著《1942年太行军区夏季反扫荡军事总结》等档案;第三单元“民主建设统一战线”,展出《晋察冀边区工作研究》等档案;第四单元“发展经济粉碎封锁”,展出《晋察冀边区减租减息单行条例及施行细则》、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编印的《统一累进税法规》等档案;第五单元“宣传抗战教育民众”,展出冀南军区政治部编写的《日本士兵要求书》、晋察冀边区委员会制定的《民国三十年冬学运动实施大纲》等档案;第六单元“核心力量砥柱中流”,展出1941年彭真《关于晋察冀边区党的建设和具体政策报告》等档案;第七单元“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展出“潘家峪惨案”档案、日军战犯上坂胜的认罪书及华北宪兵队慰安所档案等;第八单元“伟大胜利历史贡献”,展出《冀热辽十六专署收复山海关的总结报告》等档案资料。
内蒙古
日前,内蒙古自治区档案局馆长梁文清一行慰问了局馆抗战时期参加革命工作的张济、孟昭鹗两位老同志,为他们送去了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颁发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并赠送了慰问金。梁文清详细询问了老同志的身体情况,表达了对他们的崇高敬意。张老、孟老精神矍铄,十分高兴,对党和政府关怀厚爱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同时回忆了革命岁月和工作往事。图为梁文清(右)向孟昭鹗老人送交纪念章。 特约记者 李秀萍 摄影报道
吉林
本报讯 (特约记者 羊书圣) 前不久,“侵华日军化学战和细菌战罪行图片展”在日本东京举行。吉林省档案馆提供的88件档案参加展览,包括关东宪兵队向“731部队”移送用于细菌试验的“特移”人员档案32件,1940年“关东军临时鼠疫防疫队”在新京、农安“防疫”活动档案47件,日本军人军属及中外平民信件中泄露的日军制造或将化学武器用于实战的档案9件。
展览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揭露侵华日军大规模研制、生产、使用生化武器的情况,以及进行人体活体实验的野蛮暴行,内容主要包括关东宪兵队将被抓捕人员冠以“苏谍”罪名,移送到“731部队”作为细菌试验供体;关东军命“731部队”长官石井四郎调动“731部队”主力,在“防疫”名义下大搞细菌谋略活动;日军通过邮政检阅制度禁止在信中提及使用细菌、化学、生物武器等内容。
参观展览的很多日本市民留下了自己的观后感言。其中,水木先生写道:“心中满是悲痛和抱歉之情,放任这样恶劣的行为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弥补的!日本的战争思想正在复活,真是让人害怕!我们一定要努力避免战争再次发生!”
四川
本报讯 近日,由四川省档案馆参与举办的《川人抗战档案文献图集》(以下简称《图集》)首发式在成都举行。省政协副主席罗布江村出席首发式并讲话。
罗布江村在讲话中对省档案馆近年来在档案文化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表示,《图集》反映了四川省抗战时期的历史画面,讴歌了四川人民的杰出贡献,弘扬了巴蜀儿女竭诚报国的爱国情怀,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他希望各级档案部门要主动作为,发挥自身优势,编辑出版更多的档案精品,充分发挥档案存凭、留史、资政、育人的作用,更好地为党和国家大局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据介绍,《图集》精选了800余幅档案图片,从“四川概况、日机轰炸、中流砥柱、川军血战、川人贡献”5个方面进行编撰,各章节前以简短文字阐述本章节内容,以档案图片为主线,以文字勾勒整体框架,反映了抗战时期四川的人文地理、日机轰炸四川等情况。《图集》还透过一幕幕妻子送丈夫、父母送儿女参加抗战的感人场景,真实地再现了四川人民英勇抗战的历史画卷。 吴志忠
湖南
本报讯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充分发挥档案部门的档案资源优势,经市委、市政府同意,长沙市档案局馆于日前举办了“铭记历史 珍爱和平——长沙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档案展”。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易炼红率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的主要领导观看展览。
易炼红高度肯定了此次展览,并表示深受震撼和感动。他说:“在伟大的全民族抗战进程中,长沙全体民众表现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都是我们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展览分为“抗日救亡,蓬勃发展”“长沙会战,影响深远”“侵略罪行,档案见证”“抗战遗址,诉说历史”4个部分,市档案局馆深度挖掘馆了藏民国时期长沙市政府档案、长沙日伪政权档案、革命历史档案,征集部分新闻图片、原始照片,其中44件档案史料为首次公布,图文并茂地再现了长沙军民英勇抗战的辉煌历史。杨 佳
二史馆
本报讯 日前,由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以下简称“二史馆”)和南京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共同主办,南京市博物馆总馆承办的“中国战区受降档案史料展”在江宁织造博物馆开展。
此次展览共分为“全民族抗战”“日本战败投降”“中国战区总受降”“分区受降”“解放区抗日军队自主受降”5个部分,展出受降历史照片200余幅,珍贵受降档案100余件,以及南京博物院和南京市博物馆馆藏相关文物近30件。
另外,《中国战区受降档案》新书首发式暨赠书仪式同期举行。该书由二史馆根据馆藏档案编辑,首次全面披露了中国战区受降、128万余日军投降的内幕和经过。该书被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确定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重点出版物,收录了当时中国战区和各受降区受降的综合报告类档案、文电、地图以及历史照片等原始档案资料,集中反映了从1945年8月至1946年2月中国政府对128万余日军实施受降,以及对各地日伪机关、产业、物资等进行接收的实际情况,是对中国战区受降历史的一次全面展示,对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中国战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945年9月9日,中国战区受降仪式在南京举行。此后,中国战区16个受降区,参照南京中国战区受降仪式,举行分区受降。中国解放区抗日军总司令朱德亦向日军发出投降通牒,各解放区抗日部队进行了自主受降。中国战区受降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标志,是名垂青史的重大事件,有力地提振了民族自信心。蔡 斌
北京
本报讯 由北京市委宣传部策划,北京卫视《档案》栏目制作的大型系列纪录片《伟大的贡献》于日前在北京卫视重磅播出。该系列片共8集,通过独家的历史档案文献、珍贵的历史影像、电影化的高品质呈现,展现和解读了在14年艰苦卓绝的抗战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发挥的中流砥柱的作用,以及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全面胜利的伟大功勋。
据了解,《档案》栏目组秉承一贯的“以档为凭,用史实说话”的创作态度,走入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以及全国53家抗日战争纪念馆,历时6个多月,努力查找全国抗战的相关历史档案和文献,并在党史专家学者的指导下,梳理出近6000分钟的珍稀影像和40余万字的档案资料。同时,栏目组运用团队外语人才多的独特优势,在日本、美国、德国、意大利、法国和英国寻找和挖掘了大量珍贵原文档案和未曾公开的影像资料,用第一手的档案文献,解读伟大的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关键历史节点和不为人知的历史细节。
《伟大的贡献》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重大题材审片组点评为“该系列片既有对14年抗战历史的全景式解读,又有《档案》栏目的独到之处,使观众易于接受,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和吸引力”。吕 军
本报讯 日前,黑龙江省档案局馆举行了“东北抗日联军李敏爱国主义报告会”。东北抗日联军老战士、省政协原副主席、91岁高龄的李敏讲述了当年的战斗经历,宣传抗联精神。省档案局馆长齐秀娟主持报告会。
李敏,1924年11月出生于黑龙江省汤原县梧桐河村,1931年加入所在学校组织的列宁主义儿童团,在父兄的影响下,积极参加革命工作,1936年参加东北抗日联军,是当时抗联队伍中年龄最小的女兵之一。
报告会上,李敏结合亲身经历,用一个个感人故事真实再现了东北抗联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历史,客观还原了东北抗联遭受日寇围剿、断水断粮,靠米糠羊皮、野菜树皮充饥,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风雪严寒中英勇战斗、浴血奋战的革命历程。讲到动情处,李敏还情不自禁地唱起了当年战斗时的革命歌曲。李敏的报告,讲述精彩,情景细致,充满激情,催人奋进,她以生动的事例和朴实的语言为全体与会人员上了一堂感人至深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报告会结束后,李敏还带领东北抗联精神宣传队表演了《你在哪》《走向复兴》《红军歌》等精彩的文艺节目,他们用嘹亮的歌声重现了那段峥嵘岁月,展示了东北抗联的光辉历程。刘秀忠
河北
本报讯 (特约记者 宋玉红)日前,河北省档案局馆在河北博物院举办了“铭记历史 圆梦中华——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河北档案文献展”。
展览是河北省档案局馆近年来首次面向社会公众举办的一次大型档案文献展,省档案局馆长魏四海亲自挂帅负责,从数十万件(册)馆藏抗战档案中精选出480件珍贵抗战档案资料。展览共分8个单元。第一单元“同仇敌忾保卫中华”,展出杨尚昆著《巩固抗日根据地及各种基本政策》等档案;第二单元“抗战堡垒反攻前沿”,展出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亲笔撰写的《平原游击战的几点经验》、刘伯承著《1942年太行军区夏季反扫荡军事总结》等档案;第三单元“民主建设统一战线”,展出《晋察冀边区工作研究》等档案;第四单元“发展经济粉碎封锁”,展出《晋察冀边区减租减息单行条例及施行细则》、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编印的《统一累进税法规》等档案;第五单元“宣传抗战教育民众”,展出冀南军区政治部编写的《日本士兵要求书》、晋察冀边区委员会制定的《民国三十年冬学运动实施大纲》等档案;第六单元“核心力量砥柱中流”,展出1941年彭真《关于晋察冀边区党的建设和具体政策报告》等档案;第七单元“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展出“潘家峪惨案”档案、日军战犯上坂胜的认罪书及华北宪兵队慰安所档案等;第八单元“伟大胜利历史贡献”,展出《冀热辽十六专署收复山海关的总结报告》等档案资料。
内蒙古
日前,内蒙古自治区档案局馆长梁文清一行慰问了局馆抗战时期参加革命工作的张济、孟昭鹗两位老同志,为他们送去了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颁发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并赠送了慰问金。梁文清详细询问了老同志的身体情况,表达了对他们的崇高敬意。张老、孟老精神矍铄,十分高兴,对党和政府关怀厚爱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同时回忆了革命岁月和工作往事。图为梁文清(右)向孟昭鹗老人送交纪念章。 特约记者 李秀萍 摄影报道
吉林
本报讯 (特约记者 羊书圣) 前不久,“侵华日军化学战和细菌战罪行图片展”在日本东京举行。吉林省档案馆提供的88件档案参加展览,包括关东宪兵队向“731部队”移送用于细菌试验的“特移”人员档案32件,1940年“关东军临时鼠疫防疫队”在新京、农安“防疫”活动档案47件,日本军人军属及中外平民信件中泄露的日军制造或将化学武器用于实战的档案9件。
展览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揭露侵华日军大规模研制、生产、使用生化武器的情况,以及进行人体活体实验的野蛮暴行,内容主要包括关东宪兵队将被抓捕人员冠以“苏谍”罪名,移送到“731部队”作为细菌试验供体;关东军命“731部队”长官石井四郎调动“731部队”主力,在“防疫”名义下大搞细菌谋略活动;日军通过邮政检阅制度禁止在信中提及使用细菌、化学、生物武器等内容。
参观展览的很多日本市民留下了自己的观后感言。其中,水木先生写道:“心中满是悲痛和抱歉之情,放任这样恶劣的行为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弥补的!日本的战争思想正在复活,真是让人害怕!我们一定要努力避免战争再次发生!”
四川
本报讯 近日,由四川省档案馆参与举办的《川人抗战档案文献图集》(以下简称《图集》)首发式在成都举行。省政协副主席罗布江村出席首发式并讲话。
罗布江村在讲话中对省档案馆近年来在档案文化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表示,《图集》反映了四川省抗战时期的历史画面,讴歌了四川人民的杰出贡献,弘扬了巴蜀儿女竭诚报国的爱国情怀,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他希望各级档案部门要主动作为,发挥自身优势,编辑出版更多的档案精品,充分发挥档案存凭、留史、资政、育人的作用,更好地为党和国家大局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据介绍,《图集》精选了800余幅档案图片,从“四川概况、日机轰炸、中流砥柱、川军血战、川人贡献”5个方面进行编撰,各章节前以简短文字阐述本章节内容,以档案图片为主线,以文字勾勒整体框架,反映了抗战时期四川的人文地理、日机轰炸四川等情况。《图集》还透过一幕幕妻子送丈夫、父母送儿女参加抗战的感人场景,真实地再现了四川人民英勇抗战的历史画卷。 吴志忠
湖南
本报讯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充分发挥档案部门的档案资源优势,经市委、市政府同意,长沙市档案局馆于日前举办了“铭记历史 珍爱和平——长沙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档案展”。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易炼红率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的主要领导观看展览。
易炼红高度肯定了此次展览,并表示深受震撼和感动。他说:“在伟大的全民族抗战进程中,长沙全体民众表现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都是我们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展览分为“抗日救亡,蓬勃发展”“长沙会战,影响深远”“侵略罪行,档案见证”“抗战遗址,诉说历史”4个部分,市档案局馆深度挖掘馆了藏民国时期长沙市政府档案、长沙日伪政权档案、革命历史档案,征集部分新闻图片、原始照片,其中44件档案史料为首次公布,图文并茂地再现了长沙军民英勇抗战的辉煌历史。杨 佳
二史馆
本报讯 日前,由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以下简称“二史馆”)和南京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共同主办,南京市博物馆总馆承办的“中国战区受降档案史料展”在江宁织造博物馆开展。
此次展览共分为“全民族抗战”“日本战败投降”“中国战区总受降”“分区受降”“解放区抗日军队自主受降”5个部分,展出受降历史照片200余幅,珍贵受降档案100余件,以及南京博物院和南京市博物馆馆藏相关文物近30件。
另外,《中国战区受降档案》新书首发式暨赠书仪式同期举行。该书由二史馆根据馆藏档案编辑,首次全面披露了中国战区受降、128万余日军投降的内幕和经过。该书被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确定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重点出版物,收录了当时中国战区和各受降区受降的综合报告类档案、文电、地图以及历史照片等原始档案资料,集中反映了从1945年8月至1946年2月中国政府对128万余日军实施受降,以及对各地日伪机关、产业、物资等进行接收的实际情况,是对中国战区受降历史的一次全面展示,对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中国战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945年9月9日,中国战区受降仪式在南京举行。此后,中国战区16个受降区,参照南京中国战区受降仪式,举行分区受降。中国解放区抗日军总司令朱德亦向日军发出投降通牒,各解放区抗日部队进行了自主受降。中国战区受降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标志,是名垂青史的重大事件,有力地提振了民族自信心。蔡 斌
北京
本报讯 由北京市委宣传部策划,北京卫视《档案》栏目制作的大型系列纪录片《伟大的贡献》于日前在北京卫视重磅播出。该系列片共8集,通过独家的历史档案文献、珍贵的历史影像、电影化的高品质呈现,展现和解读了在14年艰苦卓绝的抗战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发挥的中流砥柱的作用,以及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全面胜利的伟大功勋。
据了解,《档案》栏目组秉承一贯的“以档为凭,用史实说话”的创作态度,走入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以及全国53家抗日战争纪念馆,历时6个多月,努力查找全国抗战的相关历史档案和文献,并在党史专家学者的指导下,梳理出近6000分钟的珍稀影像和40余万字的档案资料。同时,栏目组运用团队外语人才多的独特优势,在日本、美国、德国、意大利、法国和英国寻找和挖掘了大量珍贵原文档案和未曾公开的影像资料,用第一手的档案文献,解读伟大的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关键历史节点和不为人知的历史细节。
《伟大的贡献》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重大题材审片组点评为“该系列片既有对14年抗战历史的全景式解读,又有《档案》栏目的独到之处,使观众易于接受,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和吸引力”。吕 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