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古城百年大计 绘兰台瑰丽新景
她是一座千年古城,也是一方多情土地;她富有“耸峙岩疆”的雄威,也享有“塞北明珠”的美誉;她曾因地理位置,被称为“京西第一府”——她就是古老而神奇的宣府古城。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废宣府卫所,取宣扬教化之意,改置宣化府、宣化县,府县治所均在宣化城内,宣化由此得名。如今的宣化为河北省张家口市辖区,是京、津连接冀、晋、内蒙古的交通枢纽。宣化既是一个历史久远的军政治所,又是中华民族南北文化交融汇聚的中心地带,文化积淀十分丰厚。
为了更好地承载与记录这座古城的历史与文明,宣化区档案局馆借助《中西部地区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建设规划》出台的有利时机,适时推出宣化区国家综合档案馆建设规划,得到宣化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2011年4月,宣化区档案馆新馆建设项目启动。2013年10月,新馆正式交付使用,达到国家县(区)一级档案馆标准,成为具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档案安全保管基地、档案利用服务中心、政府信息公开查阅中心、电子文件管理中心“五位一体”功能的综合档案馆。
功能完备的档案馆新馆
宣化区档案馆新馆坐落于宣化区行政办公中心,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方便群众查阅利用档案。新馆占地233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153平方米,为8层框架结构。依据建设部、发改委、国家档案局制定的《档案馆建设标准》,宣化区档案馆新馆设计综合考量宣化区城市人口数量、城市规模、馆藏数量以及今后30年至50年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新馆建筑主体凝重大方,又不失现代韵姿,在功能分区上,充分考虑了档案保管、对外利用、数字化开发、爱国主义教育与业务培训等诸多方面,布局结构非常合理。
为确保档案安全,档案库房配备了先进的设备。1200组密集架整齐划一,温湿度控制装置确保档案库房处于恒温恒湿状态,环保洁净型自动灭火系统在无毒无害无污染方面效能卓越,双重保障的防盗监视设备以及自动感应水淋式消防设备性能优越。在当前环境下,这些设备已能将库房建设得更加安全、先进与便利。另外,新的档案库房在充分接收现有档案的基础上,留足了至少未来50年进馆档案的存储空间,为今后的档案接收打下良好基础。
为了方便档案利用,更好地向社会宣传档案工作和古城悠久的历史文化,档案馆新馆将3层开辟成对外服务区,主要设置了档案利用服务区和档案展览厅等对外宣传服务的区域。利用服务功能区设有接待室、阅览室、自助服务柜台,由档案管理股和查阅接待室负责接待,并根据利用者需要提供文档查阅服务。在对外利用服务功能区,设置了图书地方志阅览场所,上架图书资料众多,不仅为科研编纂工作者提供了场所,也为利用者查档之余提供了阅读放松的场所。
与服务区相配套的是档案展览厅。目前展厅主要布置有“宣化历史沿革”“世界农业文化遗产宣化城市葡萄园溯源”“党和国家领导人莅临关怀”“抗日战争胜利图展”“聚集发展的宣化产业”“古韵与新貌”6个主题展览,充分展示宣府古城的历史风貌与沿革,成为了对市民进行爱国主义及传统美德教育的重要场所。
日趋完善的档案资源体系
在积极做好档案馆新馆建设的同时,宣化区档案局馆秉承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历史重任,不断加强档案资源建设力度,档案馆馆藏数量实现跨越式增长。2002年,受库房因素制约,宣化区档案馆馆藏档案只有1.5万卷。2005年馆藏档案达到了3.7万卷,图书资料近4000卷册。截至2010年底,区档案馆馆藏档案达到7.48万卷,与2005年相比翻了一番;以件为单位的档案达到1.89万件,与2005年相比,增幅达到了307.68%。
在档案资源建设中,区档案局馆不断优化馆藏结构,重点加强了“三重一特”档案的接收征集力度,特别是与民生相关的档案资源,成为档案资源建设的重中之重。经过不懈努力,馆藏涉民档案数量大幅增加,改变了长期以来馆藏结构单一化的状况。截至目前,宣化区档案馆共接收婚姻档案6673卷、林权档案1330卷、破产企业档案1.56万卷、各项学习教育活动档案2300卷。在优化馆藏资源的同时,宣化区档案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还发挥了文化宣传教育阵地作用,区档案局馆先后举办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型图片展”“宣化区改革开放30周年大型图片展”,受到了社会公众称赞。同时,区档案局馆依托馆藏档案资源为区博物馆的建设提供了大量档案资料。
日趋合理、不断丰富的馆藏资源也为档案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迎来了宣化区档案开发和利用工作的收获期。近年来,区档案局馆先后完成了《中共宣化区党史》《宣化区志》《宣化区年鉴》《宣化区大事记》《宣化府志》《宣化方言》等编研成果的出版,其中,《中共宣化区党史》和《宣化区志》分别荣获张家口市第五届、第六届社会科学专著二等奖、三等奖。这些编研成果,为区委、区政府决策和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十一五”期间,区档案局馆共提供档案利用5340人(次)、档案资料1万余卷(册),尤其对土地利用、婚姻登记、知青上山下乡等涉及人民群众自身利益的档案利用得更加突出。
不断创新的档案数字化建设
随着区档案馆新馆建设的不断推进,宣化区的档案现代化进程也在大幅度前进。着眼于工作发展和未来需要,近年来,他们大力实施档案数字化工程,构筑起档案接收、利用、发布档案信息的综合体系——档案管理系统平台。
档案管理系统平台的建设,将实现网上档案接收和在线利用,使档案网络管理覆盖到全区机关和企事业单位。2014年,区档案局馆先行完成对区委、区政府办公室等单位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安装调试,按照涉及档案资源复杂程度的高低和任务量的轻重,逐步完成对其余单位的入接工作。这一系统的运行将为全区的档案数字化工程建设提供更为广阔、便捷的平台。
宣化区连续7年入选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连续6年入选中国最具区域带动中小城市百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必然要求进一步加强档案建设。近年来,宣化区档案局馆先后荣获了“全市档案系统先进单位”“全市档案系统整体形象最佳局馆”“全市文明单位”“全省档案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档案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2012年,区档案局馆长韩铁被授予河北省档案事业“功勋杯”,这是河北省对全省档案工作成绩突出者的最高褒奖,也是对宣化区档案局馆工作的充分肯定。着眼未来,宣化区的档案事业必将伴随着这座历史悠久古城的发展而前进,书写出宣化区档案文化的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