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馆对外服务基地建成使用
既可获取信息 又可参观休闲
天津市馆对外服务基地建成使用
本报讯 (特约记者 王绍惠) 日前,天津市档案馆对外服务和抢救修复基地建成投入使用,人们拿着身份证及学生证等有效证件,步入服务大楼,就可免费查阅自己所需的档案资料和政府公开信息,查阅各类档案及资料均比以前方便很多。今后,市档案馆将与图书馆、博物馆一样,成为文化标志性场所,成为市民获取信息、参观休闲的新场所。
天津市档案馆对外服务和抢救修复基地占地面积4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为5层框架结构,与市档案馆原主楼建筑连接融为一体,在功能构造及服务理念上,极富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其中一、二层用于对外接待服务,为政府信息公开查阅和档案利用服务场所,除保留了原有的服务设施和服务功能外,增设了档案咨询服务室、电子档案阅览室、检索服务室、开放阅览室。开放式的查阅大厅宽敞明亮,崭新的电脑、计算机、复印机等设备一应俱全。电子阅览室内配备了几十台专用电脑,人们可以到此上网浏览、查询档案文献。一楼还专门设置了便民休闲区,摆放了舒适的藤桌椅,市民可以在查档之余,读书、看报、浏览杂志、休息聊天。3楼至5楼为档案抢救修复基地,包括全市档案信息数据库机房、数字化扫描场所,档案的缩微、抢救修复、仿真复制等用房。
对外服务和抢救修复基地的建成使用,不仅使馆藏珍贵档案资料可以得到更好的保护利用,还可以为企事业单位及个人修复档案提供服务,大大提升了市档案馆的公共服务能力,对完善档案馆“五位一体”的功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