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埠行业信息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详细内容

一成档案被大学生“抛弃”

作者:何渊 王建春 宋华 来源:淮安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3-07-03 10:13:16 浏览次数: 【字体:
        伴随着高校毕业生离校,档案转移成为毕业生必须面对的事情。昨日,记者从市人才中心了解到,由于不少大学生对于档案存在诸多认识误区,有的人觉得麻烦就置之不理,导致目前有一成档案遭“抛弃”。那么,档案对大学生有多重要?又该如何“安放”?“抛弃”档案的后果会怎样?针对此类问题,记者采访了市人才中心的工作人员。

        一成档案遭“抛弃”

        档案到底有多重要?

        “你好,能帮我查一下我的档案在你们那边吗?”“请问存放档案的流程是什么?”……昨日,记者从市人才中心了解到,进入7月以来,高校毕业生的档案工作成为该中心最近的工作重点,咨询电话、业务办理等来电,让该中心人才服务科的三部电话此起彼伏响个不停,每天都得接听几百个跟档案有关的电话。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近年来,市人才中心接收和保管的档案越来越多。档案数量以每年一到两千份的速度增加,今年预计能达到一万一千份。但由于出国留学、企业改制、失业、待业、跳槽等情况增多,目前有大约一成的档案处于“沉睡”状态。

        工作人员分析称,多数档案属于临时性的“弃档”。

        “比如淮安籍的学生要去外地城市上班,有的城市规定工作满两年才调动档案,这样的档案就要暂时保存在我们这里,学生需要时才会前来调档。有的则是因为学校缺乏对学生档案管理常识性问题的普及,导致不少学生意识不到档案的重要性,因此并不重视,只有需要用的时候才会想起来找。”工作人员介绍说。

        档案到底有多重要?

       那么到底档案有多重要呢?没有档案,会影响到哪些方面呢?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市人才中心保管的学生档案,多数以学籍档案为主,大约占到总数的七成。实际上,个人档案应包括学籍档案、工作档案,如果是党员的话,还将包括党员档案。工作档案的缺失,长期来看将会影响未来的退休、工龄评定等诸多问题。

        “我们曾经接触到一个事业单位的编外聘用人员,在原单位工作三年,后来考上编制,因为原单位未按正规手续办理编外聘用手续,这三年的合同无法归档,所以在入编后工龄只能从头算起。”工作人员说。

        退休后的享受养老金问题,和人事档案也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因为工作有无间断期、工龄是多少等问题,都是凭着人事档案来确定的。

       考公务员,对于档案也有着严格要求。考上公务员,需要找到个人档案才能够办理入职手续。“一个小伙子,考上公务员,因为学籍档案缺少了高考材料部分,在政审时出了一些麻烦。”工作人员举例说。

        无论干什么,先给档案找好“娘家”

        那么,毕业后到底该如何安置档案呢?工作人员表示,不同情形应区别对待。

        如果大学生毕业后在企业工作,工作档案部分需要企业提供正式的劳动合同,并加盖企业公章、个人签字和第三方鉴证盖章(一般以人社部门为主),由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前来办理就业手续;

        如果在事业单位工作,并且是编外聘用性质的话,就需要有市编制部门同意编外聘用的批文,单位提供劳动合同以及相关部门盖章,来人才中心服务大厅办理聘用手续才能将其归档;

        如果留学出国的话,可以将档案转至户籍所在地的人才中心,申请个人人事代理。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仍有部分大学生自带档案到人才中心,工作人员称这并不符合流程。正规流程是高校通过机要部门投递至人社部门。这部分学生需要将档案寄回学校,请学校通过正规流程转移档案。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