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埠行业信息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详细内容

毛泽东与斯诺对话首度公开 红星照耀中国档案展先睹记

作者:程琦 来源:东方网 发布时间:2012-09-25 09:22:57 浏览次数: 【字体:

图片说明:“红星照耀中国—外国记者眼中的中国共产党人”档案展将在沪外滩市档案馆开幕

  东方网记者程琦9月25日报道:“中国共产党过去、现在、将来都忠于马列主义并将继续进行斗争反对一切机会主义倾向,它之所以不可战胜,所以一定取得最后胜利,其原因之一就在于这种决心。”——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9月25日下午,“红星照耀中国—外国记者眼中的中国共产党人”档案展将在沪外滩市档案馆开幕。该展是由中央档案馆、上海市档案局主办,上海音像资料馆、上海国际友人研究会协办,面向公众免费开放至年底,据悉,国庆期间(除周日外)照常对外开放。
  在展览即将开幕之际,东方网记者提前探营市档案馆,与网友一起先睹为快。
  集中展示13位二三十年代来华采访外国记者珍贵新闻史料
  1937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通过《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向世界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而此次展览则同样以“红星照耀中国”为题。
  上海市档案馆利用服务部主任石磊告诉记者,此展以斯诺名著《红星照耀中国》为题,斯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其次是该展览集中展示了斯诺、史沫特莱、斯特朗等13位外国记者笔下、镜头下中国共产党人,抗击侵略、推翻反动统治军民同心、浴血奋战的珍贵史料。
  据了解,此展览共分为探寻红色中国和镜头里的中国革命两部分,共展示珍贵图片、珍藏档案和图书文献300余件。
《红星照耀中国》中文首译本首次向公众展示
  走进档案馆,第一部分“探寻红色中国”首先展出的是,埃德加?斯诺及其当时的夫人海伦·斯诺、史沫特莱、博斯哈德、福尔曼等13位外国记者的生平、以及在中国革命采访经历的文字资料、手稿、文字作品、报刊、著作等。
  据悉,这些文字史料有近80余份都为首次对外公布。其中,由中央档案馆珍藏的近50份,包括毛泽东与斯诺、史沫特莱、贝特兰等人关于时局问题的谈话;从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图书馆等国外机构征集的展品30余份也是首次在国内公布;最值得关注的是1938年出版的《红星照耀中国》中文首译本《西行漫记》也为首次向公众展示。
  据悉,在展出的13位二三十年代来华的外国记者中,斯诺是第一个采访陕甘宁边区的美国记者;斯特朗则是第一个向全世界揭露“皖南事变”真相的外国记者;而波斯哈特是第一个访问延安并见到毛泽东本人的欧洲记者。
    “窑洞里”镜头下的中国革命故事
  走进第二部分“镜头里的中国革命”,首先眼帘的是“延安窑洞”,大蒜、辣椒齐登堂。石磊告诉记者,此部分集中展示了外国记者的摄影和视频作品。“镜头里的中国革命”为五个小版块:革命根据地、伟人风采、人民军队、群众武装、延安生活。
  而以“延安窑洞”形式展出的革命根据地板块,集中反映出根据地的发展过程、以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革命军队的壮大过程。
  在伟人风采板块,以毛主席单人照开篇,其是由斯诺拍摄,全世界最早看到清晰的毛主席形象也由此开始。据石磊介绍,毛主席是不戴红军帽的,但为了配合斯诺文稿中讲述红军的故事,并应斯诺戴红军帽的拍照要求,毛主席向身边的警卫员借了顶,未料帽子太小戴不进去,正凑巧斯诺戴了顶红军帽。于是这张的珍贵照片,主席戴的就是斯诺的帽子。
  据悉,该照片最早刊登于1936年11月《密勒氏评论报》,斯诺所著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访问记》上。
        《通往延安之旅》等3部珍贵视频资料首次公开播放
  在整个展览中,除文字、图片等珍贵史料外,3部视频资料也是首次向公众播放。特别是《通往延安之旅》,该段视频是从瑞士联邦苏黎世理工学院现代历史档案馆征集而来。
  此段视频,是瑞士摄影师沃尔特·博斯哈德于1938年来华后,用16米摄影机拍摄下的从西安通往延安沿途所见所闻,在长达21分49秒的视频中,沃尔特?博斯哈德记录下边区居民工作、训练、学习和生活的场景。
  上海市档案局综合规划副处长赵刚说:“这段视频客观地反映了当年延安的风土人情,也为后人留下珍贵的影像资料。”
  赵刚还表示,这是近80年来,第一次将二三十年代来华外国记者的文字、图片、视频等珍贵史料集中展示。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