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埠行业信息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详细内容

广西:促和谐 办实事 解民忧

作者:李霭 来源:《中国档案报》2008年3月17日 第三版 发布时间:2008-03-23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工作暨表彰先进会议传出消息,最近一个时期,广西各级档案部门采取切实措施,积极推动档案工作服务民生事业、服务人民群众,取得了可喜成绩。
  农村建档、社区建档工作不断深化。自治区档案局分别在14个地级市确立了15个乡镇和15个行政村为农业农村档案工作联系点,有针对性地指导基层开展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市、县级档案部门积极开展创建乡镇机关合格档案室和行政村示范档案室活动,围绕与农民切身利益相关的民主管理、村务公开、土地承包经营、财务收支、计划生育、宅基地审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问题,认真做好档案管理服务工作。着力推进农业科技网络建设,积极开发农村档案信息资源,为农业发展、农民致富、农村稳定服务。截至目前,全区92%的乡镇机关档案室达到合格以上等级标准,98%的行政村建立了档案工作。同时,各地将社区档案工作纳入社区目标管理和创建文明社区考核内容,促进了档案工作与社区建设同步发展,全区社区建档率达99%,社区档案管理规范化水平逐步提高。
  优先整合涉及民生的档案资源。各级档案部门对涉及民生的各类档案优先收集、整理、编目、划控和进行数字化处理,确保民生档案有效服务民生,为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各类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区档案局明确了国有企业改制档案归属与流向,贺州、玉林、钦州等市档案局与经委、国资委等部门出台了国有企业档案管理实施细则,梧州、桂林、陆川、田阳、德保、蒙山等市(县)及时接收代管破产改制企业档案进馆,确保企业职工档案信息的齐全完整。梧州市2007年接收进馆婚姻、知青等档案1万余卷,并科学整理、及时开放;柳州市档案馆为3.4万名知青建立了基本信息数据库,及时向社会提供利用;陆川县档案局建立了库区移民档案;凌云县采取“村档乡管村用”的办法,对涉及民生的档案集中整理保管,统一提供利用。
  普通百姓逐渐成为档案利用的主要群体。象州县档案局为企业退休职工及下岗职工开辟档案利用查阅“绿色通道”;德保县档案局为退伍军人和民兵提供有关档案资料,为他们顺利办理定补待遇提供可靠凭证;田阳县档案局积极为下岗职工提供有关档案资料,帮助全县1000多名企业下岗职工解决了养老保险等问题,下岗职工联名向田阳县档案局赠送“民生档案速办,高风亮节为民”的锦旗。据统计,2007年全区县级以上综合档案馆为1.2万人次提供婚姻、工资、工龄、招工、提干、土地、房产、知青、低保、社保、医保等档案,调阅复印档案材料2.98万卷(件),为人民群众解决了与自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实际问题,为促进社会稳定和谐作出贡献。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