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埠行业信息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详细内容

南京启用全国首家专业公证档案中心 存放120万卷公证档案

来源:南京日报 发布时间:2012-08-28 09:20:53 浏览次数: 【字体:
  常年温度在25摄氏度左右,湿度低于65%……昨天,记者在新建的市公证档案中心看到,120多万卷公证档案,分门别类地存放在3大间恒温恒湿的储藏室里,最早的一份公证书已经31岁。据了解,这也是全国第一家专业公证档案中心。
  全市每年新增公证10万件
  市公证档案中心位于江宁区淳化街道大连山劳教所西边,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
  市司法局公证工作管理处副处长王杰介绍,该中心总共能存放600万卷公证档案,目前我市每年新增档案数在10万卷左右,其中房产类公证占到一半。他说,公证档案属于国家档案,一些重大的国防建设工程公证、立遗嘱人死亡前的遗嘱公证等,更属于秘密级别,存放在单独区域,除了做公证的当事人外,包括公证员、档案员都无权查看。
  该中心还有一专门房间,展出了南京公证发展大事记。记者看到,新中国成立后南京公证工作始于1951年,当时市法院专门成立了公证处,主要任务是证明国家机关、国营企业和私营企业者签订的经济合同,通过法律监督,确保合同正确履行。1979年,公证处由法院划归市司法局。
  档案中心最老公证书31岁
  据了解,普通公证书的保存年限是30年,30年后公证书即可销毁。现存该公证档案中心的最老档案是一份1981年的公证书,并未销毁。
  这是份1981年1月13日出具的公证书,只有5页纸。申请人葛某于1980年11月移居香港。1981年1月4日上午10时,她在新街口逛街时,提包被窃,港澳通行证也丢失。她去当时的香港人民入境处办理港澳通行证的补办手续,对方要求她出具公证书,证明她是由南京的公安部门批准出境的。
  两天后,葛某到南京公证处办理公证,一个星期后,她取到了公证书。
  不过,这份公证书在现在的公证员看来,不是很规范。市公证处一位公证员说,首先,现在的公证书上不会出现“特此证明”之类的词语;此外,要证明公安部门批准申请人出境,公证书中需附带公安部门的相关记录,但该公证书中并没有这类证明材料。
  据了解,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公证书都很简单,往往只有几页纸,随着公证事业的发展和完善,公证书越来越严谨,也越来越厚,“一些重大市政项目的公证书,需要审查很多文件,可能达到上万页,堆在地上有两三米高。”这位公证员说。
  公证档案帮市民解决不少难题
  如今,保存完善的公证档案帮市民解决了不少难题。
  20多年前,小军(化名)的父母车祸去世,小军得到20万元赔偿款,当时小军还是婴儿,他的亲人决定,将这笔钱存起来,等小军成年后再交给他。今年,已成年的小军想取出这笔钱,爷爷奶奶却忘记了密码,银行要小军提供开户人的身份证明,可当初的存折开户名是外公外婆随口起的,谁也没法提供。
  这怎么办?爷爷奶奶想起当时两家人在银行开户存钱后,曾做过公证。在公证处,小军找到了这份20多年前的公证书,并凭着公证书,证明了自己和存折开户人的关系,顺利取到了钱。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据了解,下一步,市司法局打算为公证档案建立电子库房,将每一份入库文件都扫描进电脑,这样公证员就能远程查阅和调取公证档案。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