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黔东南州积极做好“锦屏文书”档案的抢救与保护工作
本报讯 (特约记者 龙福英) 日前,贵州省黔东南州积极做好“锦屏文书”档案资源的抢救与保护工作。“锦屏文书”是贵州苗族、侗族人民在明清和民国时期形成的各种公私文书,主要以黔东南州锦屏林业契约为主要内容,反映以贵州省锦屏县为中心的清水江中下游地区如黎平、天柱、三穗、剑河等县明清以来林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以及苗族、侗族人民生产生活、生态环保、区域经济、民俗文化、宗教、社会发展等内容。
近年来,黔东南州锦屏、黎平、天柱、三穗、剑河5县档案局馆相继成立工作组,切实加强“锦屏文书”的征集工作。按照只要符合“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标准,无论其所有权归属谁都应纳入档案征集范围的思路,反复深入各乡镇若干个村寨,争取乡村干部的支持配合,宣传动员群众,促膝谈心,耐心说服,逐村逐户逐件开展“锦屏文书”的征集。他们还聘请有农村工作经验和群众基础、对契约等历史文献资料征集研究工作比较热心的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和农村知识分子做义务征集员。大家起早贪黑不畏劳苦,因多数村寨不通公路只能步行,常常是热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工作十分艰苦。锦屏县河口乡加池村党支部书记姜修碧把支持和协助征集林业契约等历史文献资料当作该村的大事来抓,逐家逐户做群众思想工作,在该村收集到契约文书达3500多件(其中仅在村文书姜绍卿家就得到1118件);年近八旬的退休教师彭泽元不顾年老体弱,先后多次下乡收集到契约文书600多件。至今,锦屏县共收集到“锦屏文书”5万余件,山林座簿、姚百万家谱等珍贵文献100多册。到目前为止,锦屏等5县档案局馆从民间征集进馆的“锦屏文书”达14万余件,抢救裱糊5万余件,数字化录入6.3万余件。从载体上看,契约多为纸契,但也有少量的石契、皮契、布契等。早在2010年,“锦屏文书”就已经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与此同时,国家给予大量的经费用于“锦屏文书”征集,中央还投入600万元用于锦屏县修建“锦屏文书”特藏馆。新建特藏馆规模为6000多平方米,高51米,共11层,总投资1900万元。现已完成主体建筑第九层。该特藏馆坐落在锦屏县三江镇赤溪坪,由锦屏文书特藏馆、清水江历史文化博物馆和观光阁3部分组成,建成后与贵州最长的风雨桥和贵州最高的飞山阁建筑群构成一道木商文化人文景观。锦屏文书特藏馆的兴建是贵州省和黔东南州抢救和保护国家重点档案所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
近年来,黔东南州锦屏、黎平、天柱、三穗、剑河5县档案局馆相继成立工作组,切实加强“锦屏文书”的征集工作。按照只要符合“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标准,无论其所有权归属谁都应纳入档案征集范围的思路,反复深入各乡镇若干个村寨,争取乡村干部的支持配合,宣传动员群众,促膝谈心,耐心说服,逐村逐户逐件开展“锦屏文书”的征集。他们还聘请有农村工作经验和群众基础、对契约等历史文献资料征集研究工作比较热心的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和农村知识分子做义务征集员。大家起早贪黑不畏劳苦,因多数村寨不通公路只能步行,常常是热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工作十分艰苦。锦屏县河口乡加池村党支部书记姜修碧把支持和协助征集林业契约等历史文献资料当作该村的大事来抓,逐家逐户做群众思想工作,在该村收集到契约文书达3500多件(其中仅在村文书姜绍卿家就得到1118件);年近八旬的退休教师彭泽元不顾年老体弱,先后多次下乡收集到契约文书600多件。至今,锦屏县共收集到“锦屏文书”5万余件,山林座簿、姚百万家谱等珍贵文献100多册。到目前为止,锦屏等5县档案局馆从民间征集进馆的“锦屏文书”达14万余件,抢救裱糊5万余件,数字化录入6.3万余件。从载体上看,契约多为纸契,但也有少量的石契、皮契、布契等。早在2010年,“锦屏文书”就已经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与此同时,国家给予大量的经费用于“锦屏文书”征集,中央还投入600万元用于锦屏县修建“锦屏文书”特藏馆。新建特藏馆规模为6000多平方米,高51米,共11层,总投资1900万元。现已完成主体建筑第九层。该特藏馆坐落在锦屏县三江镇赤溪坪,由锦屏文书特藏馆、清水江历史文化博物馆和观光阁3部分组成,建成后与贵州最长的风雨桥和贵州最高的飞山阁建筑群构成一道木商文化人文景观。锦屏文书特藏馆的兴建是贵州省和黔东南州抢救和保护国家重点档案所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