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埠行业信息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详细内容

让档案走近百姓生活

来源: 发布时间:2007-04-10 16:49:00 浏览次数: 【字体:

  本报讯(记者张鸣岐)昨天从市有关部门获悉,天津市将在近一段时期加强各级档案馆建设,使其成为集中永久保管历史档案的基地,成为社会各方面研究利用档案的中心,让档案走进寻常百姓家,成为群众增添生活、学习、工作情趣的一部分。
  据介绍,全市各区县将全部建成独立档案馆库,区县新建档案馆面积一般不低于4000平方米,改建和扩建的档案馆将建设公众阅览服务设施,展厅面积一般不低于200平方米,达到档案保管要求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功能标准。档案管理服务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馆藏档案文件目录全部实现计算机检索,市和区县档案网站建成开通并实现网上服务,重要珍贵易损档案实现数字化。
  天津市将依法加强档案的进馆接收。各级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要按照有关规定,将归档范围报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备案,定期向档案馆移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借故延期或拒绝移交。同时,丰富和完善馆藏,各级档案馆将有计划地征集境内外与本地区历史发展密切相关的珍贵档案资料,做好填补城市发展记载空白和本区域名人、名店、名企、名校等具有地方特色档案资料的收集,做好社会各类组织、知名人士、劳动模范等档案的征集工作。各级档案馆鼓励集体和个人向档案馆捐赠或寄存档案,积极开展档案中介服务,为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进行档案代整理、代保管等服务。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将可提供公开利用的文件抄送同级档案馆,充实更多的、群众需要的、可公开的档案和文件,为公众获取信息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
  与此同时,天津市将重点加强家庭档案建设。家庭档案是家庭成员在家庭生活及有关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应归个人保存的有备查价值的文字、图表、照片、录音、录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纪录,分为文书档案、声像档案、照片档案和实物档案等。过去很多人不知道家庭档案的重要性,一些重要的资料散乱在家中,不便于查找。为了进一步推动家庭文化建设,本市将开展对家庭档案整理的广泛宣传,指导居民将家庭珍藏的一些老照片、老房证、老票据、生活流水账等反映时代变迁、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实物档案进行分类,贴上标签,建立起档案目录,方便查找。通过整理家庭档案,让群众找到荣誉感,增强上进心,使其成为传承社会文明的生活新风尚。

信息来源:天津日报
摘编:重庆市档案局信息技术处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