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埠行业信息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详细内容

明年,阆中抢救民国档案

来源: 发布时间:2007-04-10 14:34:00 浏览次数: 【字体:

   极具史料价值的国家重点档案??阆中民国档案的抢救工程久经酝酿,将于明年正式启动。10月19日,记者从阆中市档案馆获悉,该馆编制的抢救和保护方案已通过四川省档案局初审,并上报国家档案局审核。
  阆中市档案馆现藏有国家重点档案59个全宗,31329卷。其中,清代档案58卷、革命历史档案9卷已经抢救整理;民国档案57个全宗,31262卷,由于纸质差、规格不等,大多被虫蛀、鼠咬,亟待进行抢救性整理。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轰炸重庆,阆中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了国民党的后方基地,因而保留了较多的关于民国四十年代的档案资料。
  1949年12月30日,阆中和平解放以后,新政府从原国民党阆中县政府手中接管了3万多卷档案。当时比较凌乱,全是打捆装箱。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阆中县档案馆才对这批珍贵的民国档案进行了简单的分类分卷、装订卷皮、编制目录。
  走进阆中市档案馆临时租赁的位于寿山寺东街的库房里,一股浓烈的药水气味扑鼻而来。木架上,密密麻麻地码放着档案卷宗。据了解,3万多卷民国档案涵盖了民国二十年至民国三十八年19年间民国阆中县政府、民政科、教育科、建设科、军事科等各个部门,其中关于日军三次轰炸阆中的记载等尤显珍贵。这些档案大多系宣纸、毛笔书写,由于年代已久,加之保管条件限制,很多都已发黄变色,折叠处已经破烂。
  完整而珍贵的民国档案被国内众多高等学府的专家学者所重视。北京大学、四川大学、西南交大的很多教授都曾先后前来查阅。今年5月16日,四川大学文史学院教授刘世龙博士带领3名研究生,来到阆中市档案馆进行为期3天的考察,并写出了专项报告。著名导演谢晋的收山之作《江湖祭》的服装师专门来到该馆,查阅了民国时期的档案,据此设计剧中服装。
  据悉,这次民国档案抢救、保护工作拟对民国阆中县政府、民政科、教育科、田管处、阆中防空指挥部、四川省高等法院第四分院等全宗进行逐一鉴定,然后按件进行装裱、复制、编号编目,按卷组合,换卷皮、装盒,并对整理好后的档案进行扫描、缩微,使之达到规范、整齐、美观。但是,由于阆中档案馆目前的条件十分落后,主要是用手工装裱,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效率很低,一个人一天只能修裱几页,要修整好这批民国档案,至少需要10年时间。

信息来源:南充日报
摘编:重庆市档案局信息技术处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