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埠行业信息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详细内容

云南为698万农户建立信用信息档案

作者:殷俊燕 来源:中国档案报 发布时间:2012-03-28 09:52:32 浏览次数: 【字体:
    近日,据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统计显示:截至2011年末,云南省已经为698万农户建立了信用信息档案,占云南省农户总数的73%。今后广大农民申请贷款将有据可查。
        农村一向是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的盲区,信用体系建设几乎是空白。每当农民向银行申请救命的“三农贷款”时,银行往往以信用资质不清、缺乏质押物等理由回绝,类似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如此下去,不但会严重伤害农民务农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农村经济的长久可持续发展。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如今在城市里,信用档案在个人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到银行贷款买房、买车、申请信用卡时,商业银行都要查看信用档案,而批准下来的银行贷款也助诸多市民走上了致富的“快车道”。由此可见,必须像在城市一样,在农村建立起农村信用体系。
        可农村地区连基本的信用记录都没有,哪来信用体系可言呢?为了破解广大农户贷款难的窘境,云南省于2011年起,依托深入农村的数千家信用社,稳步推进农村信用信息档案的建立,开始为农户建立电子和纸质信用信息档案。信用信息档案的建立不仅可以推进农村经济建设,也可以帮助金融机构更好地了解农村经济主体的真实情况,减少农村经济主体与金融机构间的信息不对称,为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推广奠定基础。同时,也有利于降低农村经济主体贷款成本,扩大农村信贷投入,提高农贷资金使用效率,支持农民扩大再生产、改善农民生活。更为重要的是,建立农村信用信息档案有助于提升农户信用意识,改善农村信用环境,落实相关支农惠农政策,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加快前进。
        2011年,云南省全面启动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在全省范围内集中开展了主题为“大力推进中小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专题宣传月活动,以“农户要致富,信用来铺路”为口号,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和农村信用信息档案的建立,促进个人征信知识的普及和个人信用意识的提高。
        截至2011年末,云南省建立了698万农户纸质信用信息档案,评定信用农户415.96万户、信用社2586个、信用乡镇59个。在此基础上,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还推出农户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在部分试点地区上线,并通过该系统为农户建立电子信用档案,逐步实现全省州、县两级农村金融机构农户信用信息的共享。随着这项工作不断地深入推进,广大农民朋友申请贷款将有据可查,也将能挺直腰杆走进银行大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