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埠行业信息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详细内容

北京市档案馆12年接受各界捐赠逾2.6万件

来源:中国档案报 发布时间:2010-11-26 09:31:00 浏览次数: 【字体:

“手抄本”文学代表人物张宝瑞手稿进馆
北京市档案馆12年接受各界捐赠逾2.6万件 

   本报讯 (记者 王乃迎) “文革”时期的生活给经历过那个特殊历史时期的人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知青文学”“手抄本”等散发着不算太久远的历史味的名词能够轻易唤起那一代人的尘封记忆和集体情感。
   按照建设“覆盖广大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的指导思想,北京市档案馆积极开展记录寻常百姓生活的档案史料的征集工作。征集人员说,收集和保存“知青”档案,就是为一代人的激情岁月存档。11月18日,“文革”时期“手抄本”文学代表作家张宝瑞档案资料捐赠仪式在北京市档案馆举行。汪国真等20余位学术界、文学界人士及数位当年“手抄本”文学创作和传播的亲历者、见证人参加了捐赠仪式。
   张宝瑞是“文革”时期“手抄本”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作品在上世纪70年代曾风行一时。张宝瑞此次捐赠的档案资料包括长诗《恩来之歌》等9部手抄本文学作品手稿、《秘密列车》等9部长篇小说和电视剧剧本手稿及照片、证书等档案资料。《恩来之歌》创作于1976年1月10日,是当时在社会上颇有影响的悼念缅怀周恩来总理的文学作品之一。长诗的传抄者、收藏者介绍了冒险传抄、收藏这部作品的情况,诗人牛艺现场朗诵了长诗的部分章节。
   近年来,北京市档案馆非常重视收集、保存各类涉及“人”的档案资料,既包括为北京城市建设、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社会各界人士,也包括来自各行业、各领域的平凡普通的新老北京人。据市档案局馆领导介绍,最近一个时期,个人捐赠档案资料越来越“热”,所捐赠的档案门类众多、内容丰富、意义重要。捐档案的多了,查档案、用档案也随之升温,档案馆不再门可罗雀。
   北京市档案局馆副局馆长姜之茂呼吁,希望社会各界人士将手中保存的有价值的档案资料捐赠、寄存到国家档案馆,留下更加全面、系统的老北京记忆和新首都风貌。张宝瑞在捐赠仪式上说,“手抄本”是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如今,十年浩劫已成历史,“手抄本”的归宿应该在档案馆,这里是记录历史的资料宝库,也是昭示未来的信息源泉。
   今年10月16日,在北京市第二个“档案馆日”系列活动中,市档案馆推出《个人捐赠档案资料展》,向社会各界汇报近年来市档案馆接受个人捐赠档案资料的丰硕成果,陈列展示了100余件受赠档案资料。市档案馆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向记者介绍,从1997年至2009年,该馆共接受社会各界人士捐赠档案资料26597件,这次展出的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不少捐赠者和普通群众参观后表示,把个人保存的档案资料捐赠给档案馆,利国利民、惠及后世。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