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陈出新 普法利民??江苏省多措并举加大档案法制宣传力度
“五五”普法以来,江苏省各级档案部门积极探索实践,不断开拓普法阵地,创新普法形式,形成一个多渠道、多平面、多视角的普法阵地网络。通过开展各种形式新颖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让档案普法越来越贴近人们的生活,掀起新一轮的普法高潮。
传统阵地力求出新
“五五”普法宣传中,传统阵地以其特有的优势发挥着基础性的宣传教育作用,板报、墙报、专栏等形式具有灵活易行、覆盖面广、长效稳定、不受地域条件限制的特点。档案人员上岗培训和继续教育等课程培训仍然在档案普法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江苏省各地努力结合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宣传对象,不断探索新的宣传形式。
为更加吸引年轻人目光,江苏省档案局设计了一个代表电子文件的卡通形象??电子文件娃娃,并通过此形象衍生设计了一系列公益性宣传产品。针对机关事业单位,局馆设计了电子文件归档宣传海报,用“今天,您的电子文件归档了吗?”“电子文件珍藏江苏历史”等口号提示人们加强电子文件归档,并在省级机关和全省100多家市县档案局分发张贴。针对机关领导、公务员、社会白领,印制了2010年电子文件归档台历,形象地解释了电子文件涵义、电子文件管理原则、国家档案馆角色、电子文件形成单位角色、电子文件归档方法以及电子文件信息资源利用等知识,并以免费的形式进行发放。通过电子文件形象的广泛传播,全社会的电子文件归档意识得到了全面提高,为江苏省电子档案中心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在日常的法制宣传中,一些看似不起眼的物品也能通过档案工作者别具匠心的创意成为普及法律知识、宣传档案文化的好帮手。
普普通通的一把雨伞也可作为普法宣传的阵地,这是江阴市档案局在普法宣传上想出的新点子。他们在档案法律法规颁布日活动中,定制了上千把雨伞,并在雨伞上特别印制了普法宣传标语,将法律知识通过生活用品在市民百姓中传递;扬州市把档案法制宣传内容印在“福”字上,将宣传档案法制知识与农民朋友乐于接受的方式相结合,在“三下乡”服务现场送到农民朋友手中;运用营销理念创设文件夹宣传招贴画等宣传形式,常熟将其作为档案普法宣传工作的新阵地,在全市机关事业单位进行档案法律法规知识宣传。
这些润物细无声的普法宣传方式,从日常生活的细节入手,将档案法制宣传教育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在吸引人们眼球的同时,更将法律知识、档案意识留在人们的心里。
借助媒体强势宣传
在“五五”普法中,江苏各地档案部门通过展览、报刊、广播、电视等形式,以媒体强大的渗透性建立起档案普法宣传的主流阵地。它们以其独特的视听优势和广为覆盖的宣传网络为档案普法宣传打下了坚实的根基。
南京市依托《走进直播室》《经典时间宣传》《早新闻宣传》和《知识窗》等栏目,采取社会公众看得懂、听得明、记得住的表现形式来传达最新的法治信息和法律条文,对地方性档案法规《南京市档案条例》进行了大力宣传;扬州市通过《行风热线》广播栏目,采取与广大听众在线互动的方式,积极宣传档案和档案工作,吸引社会各界关心、关注档案事业发展,主动架起档案部门与市民百姓之间沟通的桥梁;盐城市举办了“历史?现在?未来”档案基础知识展览,通过大量历史档案文献和图片资料,浓缩了档案工作的古今变化,解读档案法规要义,展示档案价值作用,引导参观者认识档案、爱护档案、利用档案;太仓市在电台开通《档案时空》栏目,以“法制宣传月”为主题,精心制作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解读”“档案行政处罚”以及“档案违法案例剖析”等节目,在每周固定时间播出,向市民普及档案法制知识;江阴市举办的“家史百年??江阴市家庭档案图片展览”,将不同家庭、不同成员的老照片、老契约、老存单、老婚书、老票据、老毕业证等家庭档案通过图片的形式展出,从个人和家庭的独特视角,全面回顾了社会的发展历程,让参观者感受时代变迁的足迹,增强了档案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提升了人们建好、管好、用好家庭档案的自觉性,使家庭档案在记载历史、教育后代、陶冶情操中充分发挥作用。
新兴媒体潜力日显
进入信息时代后,互联网的传播作用日益凸显,网络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互联网以其传播迅速、易于搜索、覆盖面广等特点,在档案普法宣传中有着不可小觑的发展潜力。“五五”普法中,江苏省各地档案部门立足现有资源,不断开发利用互联网、手机短信、热线电话等新形式,为普法宣传开辟新的阵地。
江苏省档案局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多次组织开展档案法制知识竞赛和宣传教育活动,吸引省内外40多万人参加,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南通市在档案网站上设立“以案说法”栏目,组织网络执法员考试,模拟案例操作等,更直观地学习法律实务操作,提高办案能力,实现网上学法、网上管理、网上考试;盐城市档案局在《中国?盐城》网站举办在线访谈,宣传档案工作,营造档案事业发展环境;太仓市在档案信息网门户网站上制作纪念《档案法》颁布的流动字幕,并以手机短信形式向广大市民群发,扩大宣传面;东台市每年在《档案法》颁布纪念日都通过电信等通讯工具发送1万多条档案法制宣传短信;常州市戚墅堰区开通了以宣传档案为内容的档案局馆电话彩铃业务,通过电话彩铃宣传档案法律法规、普及档案相关知识,拓宽了档案工作宣传渠道。
拓展法治文化阵地
“五五”普法以来,江苏省各地档案部门想方设法拓宽思路,不断拓展档案法治文化的社会覆盖面,通过举办各种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营造出浓厚的学法、用法氛围。
徐州市组织举办了以介绍民生档案、档案法规等为主要内容的“情系民生??徐州市民生档案巡回展”,作为徐州市第五届社科普及宣传周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并在全市、区巡回展出;常州市以“红头文件走近百姓”为主题,在人民公园举办档案展览,开展咨询活动,发放服务手册,向社会宣传普及档案法规知识、介绍档案事业发展情况;苏州市以“宣传档案知识,服务千家万户”为主题,每年组织档案法制知识宣传进社区活动;常熟市以“档案、科学、家庭”为主题的科普宣传活动,将家庭档案与科普宣传紧密联系在一起,从家庭档案的收集、分类、整理、保管、利用等几个方面,将如何建立家庭档案作了全面系统的介绍,一改过往民众心目中档案严肃、神秘的印象,受到了社区居民的热烈欢迎;扬州市每年参与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司法局等单位组织的“三下乡”活动,将搜集到的利用档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典型事例印成宣传册送到农村,向农民兄弟传播档案知识,宣传档案工作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泰州市利用影剧场所播放宣传幻灯片,组织宣传车上街下乡,使档案法律法规的宣传达到一定的广度和深度。
全省各地档案部门还积极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未成年人道德教育基地的作用,定期组织举办暑期档案夏令营活动,吸引在校学生走进档案馆,学习历史知识,感受档案文化,教育引导青少年从小确立档案意识和“保护档案人人有责”的观念。南通市档案局联合有关中小学校,共同举办“成长档案讲座”,在青少年中大力宣传档案文化和档案法规知识,收到了较好的普及教育效果。
丰富多彩的普法形式,广为覆盖的普法阵地,有力地推动了江苏档案“五五”普法活动的深入开展,为档案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注入了无限活力,为江苏档案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了更加良好的法治环境。
传统阵地力求出新
“五五”普法宣传中,传统阵地以其特有的优势发挥着基础性的宣传教育作用,板报、墙报、专栏等形式具有灵活易行、覆盖面广、长效稳定、不受地域条件限制的特点。档案人员上岗培训和继续教育等课程培训仍然在档案普法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江苏省各地努力结合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宣传对象,不断探索新的宣传形式。
为更加吸引年轻人目光,江苏省档案局设计了一个代表电子文件的卡通形象??电子文件娃娃,并通过此形象衍生设计了一系列公益性宣传产品。针对机关事业单位,局馆设计了电子文件归档宣传海报,用“今天,您的电子文件归档了吗?”“电子文件珍藏江苏历史”等口号提示人们加强电子文件归档,并在省级机关和全省100多家市县档案局分发张贴。针对机关领导、公务员、社会白领,印制了2010年电子文件归档台历,形象地解释了电子文件涵义、电子文件管理原则、国家档案馆角色、电子文件形成单位角色、电子文件归档方法以及电子文件信息资源利用等知识,并以免费的形式进行发放。通过电子文件形象的广泛传播,全社会的电子文件归档意识得到了全面提高,为江苏省电子档案中心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在日常的法制宣传中,一些看似不起眼的物品也能通过档案工作者别具匠心的创意成为普及法律知识、宣传档案文化的好帮手。
普普通通的一把雨伞也可作为普法宣传的阵地,这是江阴市档案局在普法宣传上想出的新点子。他们在档案法律法规颁布日活动中,定制了上千把雨伞,并在雨伞上特别印制了普法宣传标语,将法律知识通过生活用品在市民百姓中传递;扬州市把档案法制宣传内容印在“福”字上,将宣传档案法制知识与农民朋友乐于接受的方式相结合,在“三下乡”服务现场送到农民朋友手中;运用营销理念创设文件夹宣传招贴画等宣传形式,常熟将其作为档案普法宣传工作的新阵地,在全市机关事业单位进行档案法律法规知识宣传。
这些润物细无声的普法宣传方式,从日常生活的细节入手,将档案法制宣传教育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在吸引人们眼球的同时,更将法律知识、档案意识留在人们的心里。
借助媒体强势宣传
在“五五”普法中,江苏各地档案部门通过展览、报刊、广播、电视等形式,以媒体强大的渗透性建立起档案普法宣传的主流阵地。它们以其独特的视听优势和广为覆盖的宣传网络为档案普法宣传打下了坚实的根基。
南京市依托《走进直播室》《经典时间宣传》《早新闻宣传》和《知识窗》等栏目,采取社会公众看得懂、听得明、记得住的表现形式来传达最新的法治信息和法律条文,对地方性档案法规《南京市档案条例》进行了大力宣传;扬州市通过《行风热线》广播栏目,采取与广大听众在线互动的方式,积极宣传档案和档案工作,吸引社会各界关心、关注档案事业发展,主动架起档案部门与市民百姓之间沟通的桥梁;盐城市举办了“历史?现在?未来”档案基础知识展览,通过大量历史档案文献和图片资料,浓缩了档案工作的古今变化,解读档案法规要义,展示档案价值作用,引导参观者认识档案、爱护档案、利用档案;太仓市在电台开通《档案时空》栏目,以“法制宣传月”为主题,精心制作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解读”“档案行政处罚”以及“档案违法案例剖析”等节目,在每周固定时间播出,向市民普及档案法制知识;江阴市举办的“家史百年??江阴市家庭档案图片展览”,将不同家庭、不同成员的老照片、老契约、老存单、老婚书、老票据、老毕业证等家庭档案通过图片的形式展出,从个人和家庭的独特视角,全面回顾了社会的发展历程,让参观者感受时代变迁的足迹,增强了档案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提升了人们建好、管好、用好家庭档案的自觉性,使家庭档案在记载历史、教育后代、陶冶情操中充分发挥作用。
新兴媒体潜力日显
进入信息时代后,互联网的传播作用日益凸显,网络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互联网以其传播迅速、易于搜索、覆盖面广等特点,在档案普法宣传中有着不可小觑的发展潜力。“五五”普法中,江苏省各地档案部门立足现有资源,不断开发利用互联网、手机短信、热线电话等新形式,为普法宣传开辟新的阵地。
江苏省档案局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多次组织开展档案法制知识竞赛和宣传教育活动,吸引省内外40多万人参加,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南通市在档案网站上设立“以案说法”栏目,组织网络执法员考试,模拟案例操作等,更直观地学习法律实务操作,提高办案能力,实现网上学法、网上管理、网上考试;盐城市档案局在《中国?盐城》网站举办在线访谈,宣传档案工作,营造档案事业发展环境;太仓市在档案信息网门户网站上制作纪念《档案法》颁布的流动字幕,并以手机短信形式向广大市民群发,扩大宣传面;东台市每年在《档案法》颁布纪念日都通过电信等通讯工具发送1万多条档案法制宣传短信;常州市戚墅堰区开通了以宣传档案为内容的档案局馆电话彩铃业务,通过电话彩铃宣传档案法律法规、普及档案相关知识,拓宽了档案工作宣传渠道。
拓展法治文化阵地
“五五”普法以来,江苏省各地档案部门想方设法拓宽思路,不断拓展档案法治文化的社会覆盖面,通过举办各种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营造出浓厚的学法、用法氛围。
徐州市组织举办了以介绍民生档案、档案法规等为主要内容的“情系民生??徐州市民生档案巡回展”,作为徐州市第五届社科普及宣传周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并在全市、区巡回展出;常州市以“红头文件走近百姓”为主题,在人民公园举办档案展览,开展咨询活动,发放服务手册,向社会宣传普及档案法规知识、介绍档案事业发展情况;苏州市以“宣传档案知识,服务千家万户”为主题,每年组织档案法制知识宣传进社区活动;常熟市以“档案、科学、家庭”为主题的科普宣传活动,将家庭档案与科普宣传紧密联系在一起,从家庭档案的收集、分类、整理、保管、利用等几个方面,将如何建立家庭档案作了全面系统的介绍,一改过往民众心目中档案严肃、神秘的印象,受到了社区居民的热烈欢迎;扬州市每年参与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司法局等单位组织的“三下乡”活动,将搜集到的利用档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典型事例印成宣传册送到农村,向农民兄弟传播档案知识,宣传档案工作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泰州市利用影剧场所播放宣传幻灯片,组织宣传车上街下乡,使档案法律法规的宣传达到一定的广度和深度。
全省各地档案部门还积极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未成年人道德教育基地的作用,定期组织举办暑期档案夏令营活动,吸引在校学生走进档案馆,学习历史知识,感受档案文化,教育引导青少年从小确立档案意识和“保护档案人人有责”的观念。南通市档案局联合有关中小学校,共同举办“成长档案讲座”,在青少年中大力宣传档案文化和档案法规知识,收到了较好的普及教育效果。
丰富多彩的普法形式,广为覆盖的普法阵地,有力地推动了江苏档案“五五”普法活动的深入开展,为档案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注入了无限活力,为江苏档案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了更加良好的法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