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埠行业信息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详细内容

申办3年有结果 “潮汕侨批”等列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

来源:汕头都市报 发布时间:2010-03-30 09:08:00 浏览次数: 【字体:
    本报讯 (记者刘婉萍 通讯员郑瑞国)近日,经国家档案局公布,包括广东侨批档案在内的《侨批档案》列入了《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并准备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记忆名录》。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三年来进行的“潮汕侨批申报档案文献遗产工作”的努力,终于有了结果。
    广东侨批档案主要由潮汕侨批、五邑银信、梅州侨批三部分组成,其中,潮汕侨批数量最多。侨批是一种特殊的交往方式,长期流行在海外华侨华人的侨居地与包括广东在内的东南沿海各省份的侨乡之间,它的大规模形成最早在19世纪前期,至20世纪七十年代结束。它是以“银信合封”为基本特征,是海外侨胞通过民间渠道及后来的金融邮政机构寄回国内、连带家书或简单附言的汇款凭证,也俗称为“番批”、“银信”。侨批在一个相当长的阶段中,对广东侨乡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侨批中的家书,是国内亲属与海外华侨华人联系的主要媒介,维系了海外侨胞与家乡亲人的情根。
    2007年“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便提出了“潮汕侨批申报档案文献遗产”,引起了省档案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后来将汕头、江门、梅州的侨批档案整合为“广东档案”,并开始了筹划申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作。3年来,该项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也引起海外华侨华人和社团的强烈反响。侨批档案集中地的汕头、江门、梅州市政府先后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档案局、文化局、外事侨务局、邮政局为成员单位的侨批档案工作领导小组,档案局成立专门机构、抽调人员开展日常工作。省财政、地方财政都拨出专款进一步抢救广东侨批档案。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