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航迹向大洋??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建军60周年
现代化的海军112舰
60年前,人民海军成立之初,面对的是荒废的港口,破旧的舰船,浩瀚的大洋上看不到人民海军的片帆只影。60年后的今天,人民海军舰艇编队远赴万里之遥的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六十年来,人民海军舰艇犁开万顷碧波,从黄水走向绿水,从绿水走向蓝水。风卷红旗向大洋,人民海军正迎风破浪,向着未来远航……
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在江苏泰川白马庙乡宣告成立。当时的人民海军面临的是百废待举的场景:荒废的港口,被炸毁的船厂厂房、码头。拥有的二十来艘舰艇,都是战争中缴获、接收、征用的舰艇,多数是美、日等国在二战前及二战期间生产的,年代久远,性能落后,加之是经历炮火硝烟残存下来的,真正能用的不多。
海军组建初期的炮艇
严峻的现实表明,人民海军建设必须从零起步。为了建造海军舰艇,1950年10月,国务院重工业部在上海成立了船舶工业局。同时,海军也筹建了造船部,统一管理海军舰艇的修造工作。
1953年是人民海军发展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年。这年2月,毛泽东主席乘坐人民海军的“长江”舰视察。在舰上,他与水兵们一起生活了四天三夜,亲笔写下“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的题词。
1954年,在国防经费极度紧张的情况下,党中央、国务院为海军拨出巨款,从苏联购买了四艘驱逐舰,组建起海军第一支驱逐舰部队。2年后,在叶剑英元帅指挥的辽东半岛陆海空三军协同演习中,人民海军的舰艇加入了战斗序列。
新中国成立2周年时海军六舰队舰艇编队
在购买舰艇的同时,舰艇转让制造工作也进行得如火如荼。转让制造的舰艇包括护卫舰、鱼雷快艇、扫雷舰等。在艰难的仿制过程中,海军武器装备的设计研究队伍也没有放弃自主研制武器的努力。到了上世纪60年代后期,我国已能用国产材料、设备生产鱼雷快艇、导弹快艇,能自行设计制造反潜护卫艇、火炮护卫舰等舰艇。
上世纪70年代,世界军事革命惊涛拍岸。1979年8月,复出不久的邓小平专程来到海军部队,登上了我国第一艘国产导弹驱逐舰??“济南”舰,进行海防视察。顶着海风,冒着细雨,邓小平登上舰上的最高处??信号灯座甲板。他站在高处,极目远眺。他强调,大海不是护城河,海军不是守城兵,中国要富强,必须面向世界,面向海洋。
沿着他目光延伸的方向,人民海军舰艇犁浪前行。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人民海军舰艇的航迹从祖国的海岸线向着大洋延伸。
现代化的海军舰艇编队
1980年5月,一支飘扬着“八一”军旗的舰队驶出巴林塘海峡,从南中国海进入了太平洋,保障我国向南太平洋预定海区发射运载火箭。这是人民海军水面舰艇第一次驶出领海,进入大洋。
迈出第一步的水面舰艇从此大步向前,航迹不断向深蓝色的大洋延伸:1983年5月,海军舰船抵达祖国最南端的曾母暗沙;1984年至1985年,海军穿过了茫茫太平洋,远航南极;1985年,首次出访的海军舰艇编队驶入印度洋;1989年,海军第一艘远洋训练舰“郑和”舰穿越国际日期变更线,驶入西太平洋,首次访问了美国夏威夷港……
2008年12月26日,更是记入史册的一天。这天,海南三亚风和日丽,人民海军“武汉”号导弹驱逐舰、“海口”号导弹驱逐舰、“微山湖”号综合补给舰组成的舰艇编队解缆起航,奔赴万里之遥的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这标志着人民海军舰艇驶向了一个新的航程。
人民海军舰艇从近岸驶向大洋深处,深蓝航迹记录着富国强军的步伐,展示着爱好和平的传统和负责任大国形象。(本文照片由海军档案馆提供)